1970年,苏丹总统尼迈里访华,国宾台一大早就准备了各种早餐,尼迈里看了一眼没有想吃的,随手从自己包里拿出罐头来吃,一旁的工作人员笑了:“这罐头是中国的!” 加法尔尼迈里出生在一个普通穆斯林家庭。他早年上学时就接触到一些政治想法,1940年代后期在学校里参加过学生罢工,闹腾过一阵子。 1952年,他从喀土穆军事学院毕业,拿了个少尉军衔,进了苏丹军队干活。那时候苏丹还是英国埃及共管地,他受埃及纳赛尔影响挺深,纳赛尔那自由军官组织的事让他觉得军事能改变国家。 1953年,他在尼亚加拉警备队任职,参加了自由军官运动,1950年代好几次因为涉嫌颠覆政府被抓,但都没定罪。 1966年,他去美国进修,拿了个军事科学硕士,回来后在军队里继续混,职位一步步升。 1969年5月25日,他领着一帮自由军官搞了场军事政变,推翻了前总统阿扎哈里政府,建立革命指挥委员会,自个当主席。 政变后他宣布停止宪法,禁了政党活动,推行社会主义政策,还清洗了苏丹共产党人。 1971年他正式当上总统,创立苏丹社会主义联盟作为唯一政党,搞土地改革和国家统一,试图稳住国内分裂,尤其是南部冲突。 尼迈里上台初期,苏丹经济乱七八糟,内战闹得人心惶惶,他得找外援稳住局面。1970年8月他率团访华,那时候中苏关系正处关键期,中国在非洲搞外交援助挺活跃。 尼迈里带队来北京,住进钓鱼台国宾馆,第二天早餐时餐厅准备了牛奶、鸡蛋、面包、黄油奶酪,还有清真食品。 他问服务员要蚕豆,厨房没现成的,承诺午饭给做牛肉焖蚕豆。他等不了,就带翻译秦鸿国上楼,从大皮箱里拿出四听蚕豆罐头,罐子上写红焖蚕豆清真字样,翻译一看笑说这是中国产品。 尼迈里自嘲说来中国吃中国食品天经地义,然后拿一听下去加热吃了。 这事反映出当时中苏贸易已经挺深,苏丹进口中国罐头,中国那时出口清真食品到穆斯林国家,尼迈里行李里带这些可能是习惯家乡口味,也显示中国制造业在非洲影响力。 访华后,中国给苏丹援助军事顾问J-6战斗机无息贷款,帮建工厂道路桥梁,合作一直到他下台。 尼迈里在位的16年里,政策变来变去,先是社会主义泛阿拉伯主义,跟埃及利比亚走近,还试着跟苏联亲近,但1971年7月亲苏军官搞政变把他抓了几天,支持者帮他复位后,他处决了政变头头,转向中国美国合作。 1972年, 他签亚的斯亚贝巴协定,结束第一次苏丹内战,给南部非穆斯林地区自治,算是个大动作,让国家暂时稳了。 1973年他搞新宪法,说苏丹是民主社会主义国家,总统权力大增。 经济上他推农业工业发展,邀请西方中国公司找石油,1979年雪佛龙在中南部发现油田,美国援助从1979年500万刀涨到1985年2.54亿刀,多用于军事。 话说他初期还算务实,建了些公共工程,但后期转向伊斯兰主义。 1981年后跟穆斯林兄弟会搭上,1983年宣布伊斯兰革命,在全国推行沙里亚法,解散南部政府,重新划行政区,违反之前协定,导致第二次苏丹内战爆发,南部叛军闹得更凶,全国分裂加剧。 下台后,尼迈里流亡埃及,待了十四年,1999年才回苏丹,参加政治活动但没再掌权。2000年,他参加总统选举,只拿9.6%票,选举被反对派抵制,说有舞弊。 2005年,他的政党跟执政全国大会党合并,签全面和平协议结束第二次内战。2009年5月30日,他在喀土穆去世,葬在恩图曼公墓,葬礼来了好多人,包括过去反对他的人。 尼迈里是苏丹历史上执政最长的军事领袖,但也让国家付出高代价,内战死人无数,经济落后。
比立陶宛还疯狂!欧洲小国捷克,为何铁了心跟中国过不去?提起捷克,估计不少人脑子
【10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