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惹完中国,又跑去怼俄罗斯,不知道的还以为,二战是日本赢了呢! 面对俄罗斯,日本选择了一种挑战者的姿态。其官方不仅公开质疑二战末期苏联对日宣战的合法性,试图动摇战后国际秩序的法理基础,还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于争议性的北方四岛附近举行实弹演习,显露出趁机博弈的投机心态。 对此,莫斯科的回应相当直接:一个至今不完全承认二战结果的国家,没有资格谈论国际法。一句话便揭示了日本试图将自己包装成历史受害者的逻辑矛盾。 然而,这股对俄的强硬姿态并未持续多久。当镜头转向中国,日本的剧本便立刻不同。中国辽宁舰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公海进行例行性训练,行动完全符合国际法。 可日本防卫省的反应却异常激烈,不仅全程跟踪监视,还高调炒作,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摆出一副被邻居堵到家门口的委屈姿态。 这种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清晰地暴露出其所谓的“原则”不过是服务于现实利益的工具,双重标准显露无遗。 这场看似矛盾的表演,并非即兴发挥,其真正的剧本早已由大洋彼岸写好。日本当下的种种行为,正是在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扮演遏制中俄的前沿角色。 为此,它在台海、南海问题上频频对中国发出强硬信号,积极拉拢北约介入亚太事务,同时以应对“外部威胁”为名,将防卫预算提升至GDP的2%,加速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日本在扮演这个角色时,甚至可以灵活处理自己的主权。 例如,为了方便美国核潜艇的通行,日本主动将本国津轻海峡的领海宽度由国际通行的12海里缩减至3海里,对美国可谓“通情达理”。 可一旦中国舰船在公海合法航行,它又立刻举起“国际规则”的旗帜高声抗议,这种选择性执法的做法,使其立场显得十分虚伪。 要理解日本这套矛盾的行为逻辑,就必须探究其深层心态。它之所以敢于在领土问题上对俄罗斯强硬,是因为双方的历史纠葛相对简单,主要集中在领土层面。 而它面对中国时的复杂情绪,则源于一段无法清算的侵略历史。 长达十四年的侵华战争,以及至今仍被供奉在靖国神社的甲级战犯,是日本沉重的历史包袱。这份包袱让它在面对一个日益强大且从未忘记历史的中国时,内心深处充满了恐惧与不安。 因此,日本对中国的“委屈”表演,一方面是演给美国看的“忠诚”,以换取战略支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掩盖其内心的恐惧和历史虚无主义。它越是高声叫嚷,反而越是暴露出它的心虚。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它反复强调的“家门口”——冲绳,其主权归属本身就存在历史争议。二战后美国移交给日本的仅仅是琉球群岛的“施政权”,并非完整主权,当地民众对独立的诉求也从未停止。 在一个自己主权根基都不甚牢固的地方,去指责他国合法路过,这无疑让日本的抗议显得滑稽。 可惜,历史的走向从不迁就任何演员的剧本。今天的世界早已不是80年前的格局。中国海军编队展示的是一套现代化的综合作战体系,有足够的能力在西太平洋维护国家利益。 而俄罗斯即使面临挑战,其庞大的核武库依然是任何对手都无法忽视的底牌。 如果日本执意要在修正主义历史观和充当他国战略棋子的道路上走下去,那么它所面临的风险,将远超其自身的算计。历史,恐怕不会再给它修正错误的机会。
🌛普京马上要去美国谈判了,两天打了6个电话,彻底暴露俄罗斯底牌,中国只是其
【4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