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家祠落成时,欲遍求当代名人的墨宝,章士钊为其开出名单,第一名就是章太炎。杜月笙于是托人去请章为他写一篇《高桥杜氏祠堂记》,没想到居然被其断然拒绝!杜月笙感到为难:“开一张一千两的庄票带去怎么样呢?” 杜月笙这人,出生在1888年,原名叫杜月生,家在上海浦东高桥镇一个穷窝子里,早早父母没了,靠舅舅勉强拉扯大。从小在街头卖水果混日子,十四岁跑到上海法租界当水果行学徒,接触到青帮那些人,就这么一步步钻进去。青帮是秘密帮派,他从底层爬起,靠贩卖鸦片和开赌场赚第一桶金,渐渐成了上海三大亨之一,跟黄金荣、张啸林齐名。 章太炎呢,1869年生在浙江余杭,家里书香门第,从小泡在古籍堆里,受祖父外祖影响,早早就对清廷不满。十三岁去外祖家启蒙,十六岁生病搁下科举,转攻经史训诂。1895年甲午战败,他加入维新运动,进《时务报》宣传改革。1903年苏报案被抓,坐三年牢,跟徐福生成了狱友。出狱后流亡日本,认识孙中山,推动反清革命。辛亥后,他专心学术,精通小学史学,人称朴学大师,但日子过得紧巴巴,常靠朋友接济。晚年办国学讲习会教学生,脾气大,穷得叮当响。章太炎一生革命加学问,影响大,但生活清苦,1936年在苏州去世。 杜月笙1931年在高桥镇花五十万买五十亩地建杜氏家祠,工程一年完工。他想借这机会收集名人手迹抬高自家地位,就找章士钊列名单,首位章太炎。杜同意,派徐福生去,因为两人有狱中旧谊。徐去后,章太炎客气接待,但一听写家祠记,就直接拒绝。徐灰头土脸回来,杜在客厅坐不住,琢磨开一千两银票送去试试,以为钱能通神。但这主意传到陈存仁那儿,他摇头,说送钱只会闹僵,得罪人。陈存仁懂师傅脾气,自愿去说。 陈去章家,不直奔主题,先提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说仗义疏财的人值得记。章太炎问杜生平,陈就讲杜从小街头卖水果,进租界开赌场贩鸦片,建帮派,拉政商,没藏着掖着。章听后动摇,汤国梨在旁附和。陈拿大宣纸出来,建议写横披当杜家宝贝。章太炎想会儿,直接下笔,没草稿,四十分钟写完千余字《高桥杜氏祠堂记》,把杜氏祖先追到尧帝。陈带回去,杜看后满意,章士钊说传世之作。杜给墨金让陈送,陈收下,转给汤国梨,够章家几个月花销。 杜月笙上海滩混四十年,从穷小子到三大亨,靠拉关系和帮派势力。青帮里他悟字辈,门生多,影响政商。建家祠是高峰,花钱请名人题字,章太炎的记最值钱,追溯祖先抬身价。但杜出身低,祖父辈都考不清,章妙笔生花,也算还人情。杜会做人,表面彬彬有礼,实际心狠,赌场烟馆赚黑钱。章太炎革命家转学者,穷但骨气硬,早年骂袁世凯,坐牢不屈。两人交集从房产纠纷起,杜帮忙,章回报写文改名。陈存仁回忆里,这过程曲折,先拒后成,靠比游侠说服。 家祠落成,杜氏声望涨,章的文章收入文集,流传下来。杜晚年抗日募捐,1949年去香港避乱,1951年死。章1936年走,汤国梨守遗作到1980年。徐福生、陈存仁这些中间人,帮桥连两人。章士钊当顾问,名单从他出。这故事反映民国乱世,帮派文人混杂,互相利用。杜月笙黑白通吃,但负面事多,鸦片害人,镇压工人留污点。章太炎学问深,革命功,但晚年靠帮派接济,世道如此。
杜月笙家祠落成时,欲遍求当代名人的墨宝,章士钊为其开出名单,第一名就是章太炎。杜
古往奇趣角
2025-08-14 02:27:45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