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山东一大娘给八路军煮了浓稠的小米粥,饥饿的战士们狼吞虎咽。班长发觉不对劲,放下碗筷大声吆喝:“这粥有问题!” 1940年的山东,日子过得真叫一个苦。那时候抗日战争正打得激烈,山东又是前线重灾区,鬼子到处烧杀抢掠,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尤其是沂蒙山区,山高路陡,土地贫瘠,再加上那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野菜都挖光了。八路军在这片土地上跟鬼子周旋,条件更是艰苦,战士们经常几天吃不上一顿热乎饭,只能啃野菜根,喝凉水撑着。 这位大娘叫方兰亭,是个普普通通的老农妇,家里穷得叮当响。她男人周振苍早些年为了革命跑情报,1939年被鬼子抓去杀了,留下她和五岁的小闺女小兰相依为命。方兰亭自己也早就加入了共产党,干过情报员,组织过妇女支援抗战,立过功,可日子还是紧巴巴的。家里粮食早就吃光了,连野菜汤都熬不出一碗。可她看着这些瘦得皮包骨头的八路军战士,心里实在不忍,总想着得给他们弄点吃的。 方兰亭翻遍了家里的角角落落,粮缸空得能跑老鼠,连点糠都没剩下。她急得团团转,最后听说邻村有人愿意买童女做帮工,能换点粮食。她盯着小兰看了半天,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最后还是咬咬牙,牵着小兰去了。第二天,她背回来20斤小米,眼圈红得跟啥似的。她没跟人说啥,默默回家生火,把小米倒进锅里熬成了粥,还拿出最后一点面粉烙了几张煎饼。她想着,战士们吃了能多点力气打鬼子,也算她为抗战尽了份心。 战士们闻着粥香,饿得眼睛都绿了,端起来就猛吃。那粥浓得能立筷子,煎饼咬下去还有点脆,几天没吃饱的他们脸上终于有了点笑模样。可班长李某吃着吃着就觉得不对劲,这大娘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哪来的粮食做这么香的饭?他往院子里一看,平时蹦蹦跳跳的小兰不见了。他心里一沉,跑出去一打听,才知道方兰亭把闺女卖了换来的粮食。他气得手都在抖,冲回屋里喊:“这粥有问题!”战士们一听,全都愣住了。 班长把事情一说,战士们全明白了。这粥是用大娘闺女换来的,他们谁还能吃得下去?有个年轻战士小张气得拍桌子,眼泪都出来了,其他人也都红了眼圈,碗一个接一个被推开。他们掏遍了身上,鞋底里、衣服缝里藏的铜板碎银全拿出来,凑了一小堆,硬塞到方兰亭手里。她死活不要,眼泪哗哗往下掉,可战士们不干,非让她拿着。第二天,几个战士跟着她跑去邻村,把小兰赎了回来。小兰一回来就抱着她娘哭,方兰亭也哭得喘不上气,战士们站在一边,眼角也湿了。 这事之后,方兰亭没停下支持抗战。她接着跑情报,组织村民捐粮食衣物,后来还立了好几次功。战士们也把这事记在心里,每次路过村子,都会多留点心帮老乡干活。那时候的军民情谊,就是这么一点一滴攒起来的。方兰亭一个普通老太太,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战士们的感动,也让抗战多了一份力量。 这碗粥的故事,不是啥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它真真切切地发生在1940年的山东。方兰亭不是啥大英雄,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庄稼人,可她干的事却让人心里热乎乎的。那时候,山东的老百姓跟八路军一条心,饿着肚子也要支援抗战。鬼子再狠,也压不垮这种精神。方兰亭的故事后来在沂蒙传开了,大家都说,她是老乡里的顶梁柱,也是抗战胜利的一块砖。 到了1947年,方兰亭还带着村民北渡黄河,自己站在河边指挥,最后才上船。1948年,她又忙着收集鞋子棉花支援淮海战役,战后得了个一等功。退休后,她也没闲着,领着村里人修路种树,把家乡收拾得像模像样。她这一辈子,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没啥花里胡哨,就是硬扛着把日子过下去了。
1940年,山东一大娘给八路军煮了浓稠的小米粥,饥饿的战士们狼吞虎咽。班长发觉不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8-14 08:59:47
0
阅读: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