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5月,毛主席收到一封来自无锡的群众来信,拆开信看后,他马上写了回信。十

小牧童那小罡啊 2025-08-14 09:57:46

1950年5月,毛主席收到一封来自无锡的群众来信,拆开信看后,他马上写了回信。十年后,他去上海时,又特地将写信者请来,合影留念,还给了她一笔自己的稿费。写信者是谁?又为何让他记挂了十年之久呢?

这名写信人叫吴启瑞,此事还要从一段师生情说起。

毛泽东青年时代曾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他对哲学、历史、政治等社会科学很感兴趣,对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却毫无兴趣。

当时他的数学老师叫王立庵,针对毛泽东这种情况,专门把他叫到家中进行了长谈。当毛泽东走进他的家时,一眼便看到满屋的书籍,从文史哲到外文典籍,包罗万象。

这时,他才明白,原来眼前这位老师不止在数学上突出,在其他学科也颇有研究。王立庵耐心地向他阐释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重的重要性,最终扭转了毛泽东偏科的现象,两人从此也开启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师生友谊之路。

王除了在学业上对毛泽东产生了影响,对他的个人发展也很关心。在1915年的学潮中,毛面临被学校开除,王立庵挺身而出,对他施以援手;1920年,毛泽东筹办文化书社,王立庵又筹集500元支持他,为他早期的革命生涯提供了发展空间。

王立庵有个儿子叫王人路,毛与王老师联系频繁,自然与王人路也成为好友,王称毛为“大哥”,两人也很很多共同语言,平时也经常在一起交流思想。

在毛泽东的鼓励下,王人路投身革命道路,为了革命,他遭受过众多迫害,1948年王人路因脑出血,不治离世。

在他死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中的孩子们,弥留之际,他拉着妻子的手,留下遗言,说:“毛泽东与吾父交厚,现在我不幸早卒,八个孩子全靠你了,将来如有危难之事,你可去找毛大哥。”

王人路口中的毛大哥指的就是毛泽东,王人路的妻子就是吴启瑞。

吴启瑞当时并没有把丈夫的话放在心上,而是自己一人承担起家庭重担,靠着自己每月40多块钱的工资,艰难地抚养着八个孩子。

但眼看家中三个孩子的上学遇到了问题,无法解决,吴启瑞忽然想起了丈夫临终前的话,如有危难之事,可以去找毛大哥。

于是,她鼓起勇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主席,我叫吴启瑞…,万乞主席睹世交之谊,垂念小儿等孤苦体弱,特予提携,准予小女心月、小儿心丰、心支加入苏南区干部子女班…”

信寄出去之后,她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担心这封信石尘大海,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信寄出去没多久,她便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

毛主席在信中称她为“启瑞先生”,并为三个孩子的读书提供了帮助,让他持信去联系当地的负责同志,还赞扬她是一位坚强的母亲。

后来,吴的三个孩子虽然没有进入苏南干部子女班,但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还是将他们安排到锡师附小免费读书,并且还定期发放生活补助。

这样一来,吴启瑞肩上的担子大大减轻了,她对毛主席十分感激。

然而更令她感动的是,1960年6月,毛主席到上海视察工作时,专门派人把她接到上海,吴见到毛主席后,便激动地热泪盈眶,毛主席则和蔼地伸出手,亲切地说道:“吴老师,终于把你等来了!”

随后,毛主席亲切地询问了她的近况,以及家中孩子们的情况。吴启瑞一再对毛主席表达感激之情,但毛主席则幽默地说:“你们以前管叫我‘毛大哥’,我这个大哥怎么会忘了自己的家人呢?”,一句话化解了吴心中的包袱。

在吴离开时,毛主席又拿出自己的一笔稿费,将300块钱交到她手上,让她拿去贴补家用,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呀,吴感激地无以言表。

最后,毛主席还特意让人搬来椅子,与她合影留念,于是便有了这张照片(如图)。

这一年年底,毛主席又特意给吴寄去一千块钱,让她和孩子们过个好年,数年之后,吴的孩子们陆续工作,吴将这笔钱又悉数寄还,这份自尊与感激,同样令人动容。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毛主席对恩师王立庵滴水之恩,告慰了恩师的在天之灵,也不负好友王人路的重托,令人动容。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小牧童那小罡啊

小牧童那小罡啊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