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鬼子点燃了火堆,本想当众烧死一名女革命战士,可是鬼子军官一时疏于防备

底层史观吖 2025-08-16 09:50:14

1942年,鬼子点燃了火堆,本想当众烧死一名女革命战士,可是鬼子军官一时疏于防备,被女战士一脚踹进了火堆里!

这位女子原名刘杰英,1926年生于北平平谷县杨家会村一个贫苦农户家庭。那时乡村生活虽清贫,但家庭成员相互扶持,维持基本生计。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侵占华北,村里许多青年响应号召加入抗日队伍。刘杰英的哥哥刘福兴成为当地支部书记,负责组织游击活动。他经常参与打击日伪军的行动,这直接影响了妹妹。刘杰英从十几岁起开始协助抵抗组织,负责传递情报和运送物资等工作。

她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在夜间避开巡逻,帮助游击队转移伤员和武器。这些任务虽危险,却逐步增强了她的抗日意识。家庭的遭遇进一步推动她投入其中,哥哥的牺牲和亲人的遇害成为她坚持的动力。

1942年10月,日军和伪军突袭杨家会村,目标是抓捕刘杰英的哥哥。刘福兴当时不在家,日军未能得手,却转而逼迫村民交人。刘杰英在母亲掩护下试图逃脱,不料被日军开枪击中腿部。

伤势虽不致命,但让她行动不便。母亲迅速包扎伤口,刘杰英忍痛藏匿起来,避免了进一步追捕。这次事件让日军加剧对村子的监视,村民生活更加艰难。刘杰英恢复后,继续秘密工作。

她后来与邻村青年陈生结婚,陈生在她的鼓励下加入八路军,不久在反扫荡战斗中阵亡。刘杰英为纪念丈夫,改名陈杰英,并将悲痛转化为更强的抗日决心。她开始在家缝制军鞋和衣物,支持前线部队。这些活动虽隐秘,却被汉奸注意。

1943年9月,日军再次突袭村庄,这次在汉奸指引下抓捕了刘福兴和其他十多名抗日人员。他们将这些人押到村外,当众砍头,以威慑村民。日军严禁任何人收尸,意图制造恐惧。

刘杰英和嫂子不顾禁令,趁夜将哥哥遗体埋葬。日军发现后,闯入家中杀害了她的父亲和小侄女。这一系列惨案让陈杰英对日军的仇恨加深。她申请加入党组织,更加积极从事地下工作。

村里抗日氛围虽受压制,但民众暗中支持,如提供食物给游击队。陈杰英利用这些网络,协调小型行动,避免日军察觉。 1943年11月,日军又一次包围村庄,陈杰英被三名士兵堵在屋内。她与士兵搏斗,试图突围。陈杰英知道附近屠户家有大锅烧开水,用于处理牲畜,便故意引士兵前往。

进屋后,她用力将一名士兵推进沸腾的锅中,那士兵发出惨叫后很快毙命。另一名士兵见状逃跑,第三名也未追上。陈杰英趁乱逃脱,这次经历让她在当地抗日圈中知名,但也招致日军更大报复。日军加强巡逻,抓捕可疑人员。陈杰英不得不更谨慎,减少外出,转而在家制作军需品。

1944年2月清晨,日军在汉奸带领下突袭陈杰英住所。她当时正缝制军鞋,被当场抓获。日军审问她关于八路军位置和成员,但她拒绝招供。日军使用各种手段逼供,仍无结果,便决定公开处决以震慑村民。他们将村民集中到村口,堆起玉米秸秆点燃火堆,准备烧死陈杰英。

士兵绑住她手臂,军官在旁指挥。军官一时大意,走近炫耀,陈杰英突然挣脱士兵,抓住军官衣领,用力一踹将其推进火堆。军官在火焰中挣扎,士兵闻声冲上前扒开火堆营救,但军官已被严重烧伤,胡须和眉毛烧光,皮肤焦黑。

日军恼怒之下,军官拔刀刺向陈杰英腰部和腹部,共刺多刀。她倒地后,日军将她拖到土坑埋葬,以为已死。日军继续在村中搜查,第二天才撤离。村民等日军离开后,迅速挖开土坑,发现陈杰英还有微弱呼吸。他们用席子裹住她,送往隐秘处抢救。

小男孩夜间发现席子动静,众人急忙施救,清洗鼻腔和掐人中,陈杰英逐渐苏醒。郎中用草药治疗,她的伤口虽深,但未伤及要害。经过一段时间调养,她恢复健康。

陈杰英伤愈后,离开家乡正式加入八路军。她参与多项战斗和后勤任务,直至1945年抗日胜利。战后,她的事迹在当地流传,三河县和十四分区先后表彰她为抗日英雄。她的经历体现了普通民众在侵略下的顽强抵抗,激励后人铭记历史。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