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当冤大头! 非洲再现“过河拆桥”!中国援建水电站即将竣工,尼日尔会故技重施吗? 最近,尼日尔河畔那座由中国援建的水电站,眼看就要建成了。可这时候,不少人心里都打起了鼓。 先说说这个水电站的分量。它可不是个小工程。从 2019 年打下第一根桩开始,中国企业就砸进去了大笔资金,光中方工程师就派了好几百人。 当地气候条件差,旱季热得能把设备晒坏,雨季又经常暴发洪水,施工难度特别大。为了赶进度,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中方人员都没撤回来,硬是带着当地工人一起扛了过来。 按照当初签的合同,水电站建成后,中国企业会负责运营 20 年。这期间,通过合理收费慢慢收回成本,同时也能保证电站正常维护。 而尼日尔能获得稳定的电力供应,解决全国 60% 人口的用电难题。周边的农田灌溉、工厂开工都能指望它,经济收益看得见摸得着。 但问题就出在 “即将竣工” 这个节骨眼上。最近尼日尔国内有些声音不对劲了。有政客在公开场合说,当初的合作协议 “没考虑到国家长远利益”,暗示要重新谈条件。还有媒体煽风点火,说中国企业会 “垄断电力资源”,这些话听着就耳熟。 熟悉非洲合作的人都知道,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发生。远的不说,就说赞比亚的铜矿项目。中国企业花了十几年时间,把一片荒地变成年产几十万吨的铜矿,解决了上万人就业。结果当地政府突然说环保不达标,直接把矿场封了。最后逼着中方让了一大块利益,才重新开工。 肯尼亚的蒙内铁路更典型。这条铁路从设计到施工,中国企业全程主导,不仅帮着培训了几千名当地技术工人,还特意采用了适合非洲地形的特殊轨道。 通车的时候,肯尼亚总统都亲自剪彩,说这是 “国家的骄傲”。可没过两年,当地就有人跳出来说运营权要收归国有,完全忘了当初自己连铁轨都铺不明白。 这些事背后,其实藏着复杂的利益博弈。就拿尼日尔来说,它的前宗主国法国一直想维持在西非的影响力。法国能源公司早就盯着尼日尔的电力市场,只是自己没能力建这么大的水电站。现在中国快把活儿干完了,他们就开始在背后撺掇,要么想参股,要么想接手运营,手段并不新鲜。 还有个更现实的问题,非洲有些国家政局不稳定。今天这个政党上台,明天那个政党执政,新政府往往不想承认上一届签的协议,总觉得 “重新谈” 能捞到更多好处。 可他们没想过,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只会让其他国家不敢再投资。去年就有报道说,某国因为频繁撕毁基建合同,现在连欧洲的贷款都拿不到了。 可能有人会问,中国为啥还要在这些地方搞援建?其实这里面有三个原因: 一是这些工程确实能帮当地改善民生,比如这次的水电站,建成后能让周边三个国家都用上便宜电;二是中国企业能通过合理运营收回成本,不是白送;三是长期合作能建立信任,为双方的贸易往来打下基础。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对方得讲信用。就像两个人合伙做生意,一方出本钱出技术,把店开起来了,另一方却想把人赶走自己独吞,这谁也受不了。中国企业不是慈善机构,钱也是股东和银行的,不可能随便让人占便宜。 现在尼日尔政府还没正式提出修改合同,但种种迹象已经让人不得不防。中方项目组最近加派了人手,对设备和技术资料做了更严格的保密措施。同时也在和当地的商界领袖沟通,让他们明白项目黄了对谁都没好处。 说到底,这件事考验的不光是尼日尔的契约精神,也关系到整个非洲的投资环境。如果连中国这样真心实意搞建设的合作伙伴都要算计,那以后谁还敢来? 水电站的涡轮机已经运到现场了,再过几个月就能转动起来。希望到时候转动的不只是机器,还有双方共赢的机会。中国愿意帮忙,但绝不做冤大头。
中国决不当冤大头!尼日尔“背刺”一事还没结束,眼看中方投资的凯大吉水电站,用不了
【1评论】【4点赞】
旧服你
中国应该强硬起来
王平
过河拆桥正常,没有奇怪的事
想要没有羁绊的自由
多弄几个远程开关吧。另外,当时国内谁力推这个的?不能弄个小的试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