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灭楚为何非要60万大军,20万人不行吗?这就是王翦的高明之处。 战国末期的咸阳宫,一场关于灭楚兵力的争论正剑拔弩张。秦王嬴政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阶下的将领,问出了那个关乎统一大业的关键问题:“若要拿下荆楚,诸位觉得需多少兵马?”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年轻的将领李信率先站出来,声音洪亮:“二十万,足够了!” 而角落里的老将王翦却缓缓摇头,语气坚定:“非六十万不可,少一兵一卒都不行。” 嬴政听到两人的回答,心里不免有些偏向李信,毕竟这些年秦国连灭韩、赵、魏,又把燕国打得节节败退,士气正盛,二十万精兵听起来已经不少,再加上李信年轻,之前跟着王翦伐燕时,还曾追着燕太子丹到衍水,逼得燕王喜斩太子丹求和,这份战功让嬴政觉得他是个可塑之才。 反观王翦,年纪大了,似乎少了些锐气,六十万兵力几乎是秦国的举国之兵,嬴政实在有些放心不下,最终还是拍板让李信领兵出征。 李信带着二十万秦军出函谷关时,一开始确实没遇到太大阻力,平舆、寝城这些楚国边境重镇接连被他拿下,就连曾经的楚都鄢郢也被秦军攻破。 这让他愈发觉得灭楚如探囊取物,干脆不等后续部队跟上,带着主力一路向西,想尽快和蒙恬的部队会合,一举包围楚军主力,可他没料到,楚国名将项燕早就看穿了他的心思,故意用少量兵力在边境牵制,自己则带着楚军主力躲在新都寿春,就等秦军露出破绽。 等到李信的军队孤军深入,远离补给线时,项燕才下令楚军行动,楚军将士们憋着一股劲,跟在秦军后面三天三夜没停歇,连饭都顾不上好好吃,就等着打一场突袭。 终于在城父附近,楚军找准机会发起猛攻,一下子就攻破了秦军的两座营垒,还杀了七名秦军都尉,李信这才慌了神,可此时军心已乱,根本组织不起有效抵抗,只能带着残兵狼狈地往秦国退,第一次灭楚之战就这么败了。 消息传回咸阳,嬴政气得把案几上的竹简都扫到了地上,他这才明白,王翦当初说的六十万兵力不是保守,而是对楚国实力最准确的判断。 懊恼之下,嬴政也顾不上帝王的面子,亲自带着随从赶往王翦的家乡频阳,见到王翦时,嬴政先是诚恳地道歉,承认自己当初不该轻视楚国,接着又恳请王翦出山,再担起灭楚的重任。 王翦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再次强调:“要我去可以,但必须给我六十万大军,而且行军打仗的事,陛下不能干涉。” 嬴政这次没有丝毫犹豫,当场就答应了。 可就在王翦出征前,他却接二连三地找嬴政要东西,一会儿要咸阳附近的良田,一会儿要城郊的宅院,甚至连子孙后代的封地都提了出来。 身边人都觉得他贪心,王翦却私下解释:“我手里握着六十万大军,陛下心里肯定不踏实,我多要些田宅,让他知道我只想安度晚年,没有别的心思,他才能真正放心。” 公元前 224 年,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抵达楚地,一到平舆就下令士兵修筑营垒,不管楚军怎么在营外挑战,秦军就是不出战。 每天早上,王翦都会去军营里转一圈,看看士兵们的伙食好不好,有没有足够的热水洗澡,甚至还会和士兵们一起吃饭聊天。 有时候,他还会让人打听士兵们空闲时在做什么,当听到士兵们都在玩投石、比跳跃的游戏,精气神十足时,他才悄悄点头,知道军队的状态差不多了。 可楚国这边就没这么轻松了,楚国本来就比秦国穷,六十万秦军在边境耗着,楚军的粮草很快就不够用了,各地的封君又不愿意拿出自己的粮食支援,项燕只能一次次向楚王请求支援。 楚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天天派人催项燕主动进攻,说再耗下去楚国就要撑不住了,项燕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下令楚军进攻秦军大营,可秦军的营垒修得又高又坚固,楚军攻了几次都没攻下来,反而损兵折将。 眼看着粮草快见底,项燕只好决定率军向东撤退,想找个地方补充粮草再做打算,可他刚下令撤军,王翦就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下令全军出击,秦军将士们憋了这么久,早就想好好打一场,听到命令后个个奋勇争先,像潮水一样冲向楚军。 楚军本来就没什么斗志,又在撤退中乱了阵脚,很快就被秦军冲垮了,在蕲县南边,项燕试图组织残兵抵抗,可最终还是寡不敌众,战死在乱军之中。 项燕一死,楚军彻底没了主心骨,王翦趁机率领秦军一路推进,拿下了楚国一座又一座城池,到了公元前 223 年,秦军终于攻破了楚国都城寿春,俘虏了楚王芈负刍,楚国就这么灭亡了,秦王嬴政接到消息后,立刻下令在楚地设置南郡、九江郡这些郡县,把楚国的土地正式划入秦国的版图。 王翦灭楚这一战,不仅让秦国彻底清除了统一道路上的最后一个强敌,也让后世看到了一位名将的智慧 —— 既懂军事,能带领大军打胜仗;又懂人心,能打消君主的猜忌。 这场战争结束后,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势已经不可阻挡,没过多久,齐国也不战而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就此诞生。 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再次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大V带你看珠海航展#
王翦灭楚为何非要60万大军,20万人不行吗?这就是王翦的高明之处。 战国末期的咸
墨魂
2025-08-18 22:41:59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