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半年关了227家店永辉超市半年关了227家店,胖东来模式也救不了它?
永辉超市上半年关了227家店,营收骤降20.73%,净亏2.4亿元,这份成绩单堪称惨烈。试图复制胖东来模式的转型战略,看起来更像是一场绝望的赌博,而非深思熟虑的改革。
表面上看,永辉的调改颇有声势:124家门店学胖东来拓宽通道、升级商品、改善服务,甚至员工福利也向“幸福企业”看齐。但形似神不似的模仿,暴露了传统商超的转型困境。供应链“大换血”砍掉半数供应商,导致毛利率不升反降;盲目推进自营化,反而推高了损耗率。
更值得玩味的是,线上业务成为少有亮点,减亏3475万元,店仓一体模式甚至实现盈利。但这反而凸显了永辉的战略尴尬:既然线上能跑通,为何还要执着于重资产的门店调改?或许是因为名创系入主后,急需讲一个线下新故事。
高层一面强调“胖东来模式是中国超市唯一出路”,一面看着资产负债率飙至88%,这种分裂状态注定改革难以彻底。零售业的本质是效率与信任的平衡,胖东来的成功源于区域深耕与极致服务,而非简单模式复制。
永辉的困境是中国传统商超的缩影:不转型是等死,转错了是作死。当线上零售、硬折扣店、社区团购多方夹击,中间态的超市业态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或许永辉最需要的不是学胖东来,而是认清自己究竟为谁服务、怎么才能更好地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