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南一位92岁拾荒老人因1.8万元的救命钱被偷,亲自到派出所去报案,结果却暴露了他隐藏76年的身份,甚至惊动了当地政府。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14年夏天,河南滑县派出所门口,一位白发老人攥着破布袋来回踱步。汗水浸透他洗得发白的旧衬衫,袋子里几个压扁的塑料瓶叮当作响。 最终他鼓起勇气推开门,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同志,俺攒的一万八救命钱...没了...” 这位名叫齐修体的92岁拾荒者,此时还不知道,这场报案将揭开一段被尘封76年的烽火岁月。 1938年,河南民权县内黄集战场,炮火把黑夜撕成碎片。16岁的齐修体趴在刚挖的战壕里,手指死死扣着汉阳造步枪。 新兵训练才七天,日军第14师团的坦克已碾到眼前。师长嘶吼着“他们也是人,开枪啊”,少年才哆嗦着射出人生第一颗子弹。 战斗变成人间地狱,战友们绑着手榴弹扑向坦克,瞬间被炸成血雾。齐修体被炮弹震晕在尸堆里,醒来时大腿汩汩冒血。是连长邢志化硬把他从死人堆里拖出来,背着他蹚过染红的战壕。 伤未痊愈,他在牛屯村撞见三个日军追赶妇女。抓起土枪撂倒两个鬼子,伤口崩裂也顾不得。妇女朝他磕头道谢时,这个拖伤腿的少年兵只摆摆手,转身寻找部队去了。 1945年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时,齐修体正啃着发霉的窝头。他小心收起三枚军功章和“淞沪会战特等功”证书,退伍回到滑县老家。等待他的不是鲜花,而是乡亲们异样的目光。 “杂牌军”的闲言碎语像针扎心,他把军功章藏进房梁缝里,30多岁岁才娶上媳妇。1960年饥荒时全家逃荒山西,靠开荒刨食活命。 八十年代返乡时,干不动农活的老两口开始拾荒。清晨四点出门,捡满一袋塑料瓶换两块钱,攒下的钢镚全存在床底铁盒里。 2014年酷夏,老伴任秀英查出胃癌晚期。齐修体颤抖着打开铁盒,一万八千元纸币带着霉味,这是他五年拾荒攒下的全部希望。 可转眼盒子就空了,老人蹲在灶台边抽了整夜旱烟,烟灰烫穿裤子都没察觉。 报案时民警登记身份,老人不小心带出红布包着的物件。一枚锈迹斑斑的“二等功”勋章滚落在地,背面“陆军第XX师”番号让年轻民警浑身一震——这竟是淞沪会战主力部队! 消息惊动省军区。民政局送来了米油和救助金,医院免除了老伴手术费。社区大妈端来热腾腾的鸡蛋羹:“您当年拼命,现在该我们照顾您!” 老人摩挲着新发的抗战优待证,泪滴在鲜红封皮上:“炸鬼子弹药库那会儿,真没想到能活到享福这天...” 他依旧每天拾荒,却把卖废品的钱悄悄捐给养老院。有人问何必隐瞒身份,他眯眼望着嬉闹的孩童:“能看着娃们安心上学,比啥勋章都强。” 当齐修体指着窗外高楼对孩子们说“这就是俺们当年要守的中国”时,皱纹里的笑意照亮了整个教室。 七十六年沉默,三万次日升月落,这位佝偻着腰的拾荒老人,终其一生都在守护。年轻时扛枪守山河,暮年时拾荒守病妻。英雄或许无名,但时光终将记住每道刻在民族脊梁上的年轮。 信息来源: 中国抗日战争纪念网《齐修体:隐姓埋名76年的抗战老兵》
1929年,吴佩孚夫人的丫鬟翠香,十几岁时怀了老爷孩子,为了避免闹出丑闻,吴夫人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