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新东西实在太多了,继哈飞推出倾转旋翼机之后,昌飞带尾部推进螺旋桨的共轴反转高速直升机试飞! 最近航空领域的新进展确实不少,先是哈飞的倾转旋翼机在2025年8月18日完成首飞,这款机型起飞重量不到10吨,定位为技术验证平台。它的布局结合了直9的机头和小窗设计,还有运12轻型运输机的机身特征。机上装了两台AES-100涡轴发动机,每台输出功率1100千瓦。 测试阶段重点检查旋翼转头和固定发动机部分,确保功率稳定。这款机型采用发动机固定、旋翼转头设计,类似于美国V-280的第二代倾转旋翼技术,但有本土调整,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倾转旋翼机这条路线在国际上主要是美国在用,像V-22和V-280,但中国现在也掌握了,覆盖了高速直升机的一种技术路径。 一个月内,昌飞的共轴反转高速直升机也试飞成功,这款机型用刚性对转旋翼提供升力,尾部加推进螺旋桨负责推力,不需要传统尾桨,结构更简单,可靠性更好。试飞地点在景德镇机场,机型类似美国S-97,但中国版本在短时间内就实现了。 共轴反转加上尾推的方案比倾转旋翼稳一些,因为升力和推力分开处理,控制难度低,事故风险小。目前世界上高速直升机就这两条主要路线,美国之前搞成了,现在中国一个月内公布两款,全覆盖了。哈飞的机型有民用基础,但也能往军用方向扩展;昌飞的方案适合快速部署,填补了S-97项目下马后的空缺。 这些进展得益于中国工程师队伍大,资金和人手足,能同时走多条路。相比之下,倾转旋翼机机构复杂,倾转过程升力控制难,而共轴加尾推的方案结构简单,升力由旋翼负责,推力由尾桨提供,可靠性高。中国航空工业从零部件到整机集成,形成链条,这些新机型就是例子。 这两款机型出来后,中国在高速直升机领域实现了两条路线的覆盖,一种是倾转旋翼转换模式,另一种是共轴旋翼加尾推提升速度。过去美国主导这些技术,现在中国短时间内推出,靠的是工程师群体规模和资源支持。 哈飞的倾转旋翼机作为民用起点,有军用潜力,以后能用于运输和救援,航程可能超过1000公里。昌飞的机型结构可靠,适合特种任务,超越了美国S-97停滞后的水平。中国直升机产业整体从制造到集成完整,推动第六代战机和高超音速武器发展。 在国际上,美国V-22有事故记录,倾转机构复杂导致问题,中国版本设计时避开了这些,采用固定发动机方式,降低了风险。S-97项目下马后,美国在共轴尾推上没继续,中国填补了空白,但这不意味着完全领先,只是技术并行。未来,中国直升机向高速、绿色、智能方向走,用先进材料如陶瓷防护,优化能量转换。 中国航空工业整体在赶超,但国际竞争严谨看,美国技术积累深,中国需持续投入,避免盲目乐观。这些新机型让军迷兴奋,但实际应用还需时间验证,产业链条稳了才能真正发力。
HQ9C、HQ19、HQ29,东大的三层反弹道导导体系[并不简单]特别是HQ2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