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个263斤的大哥,花了两万多请9个轿夫把他抬上峨眉山,去财神殿拜财神,他

牧童的娱论 2025-08-28 14:07:00

四川,一个263斤的大哥,花了两万多请9个轿夫把他抬上峨眉山,去财神殿拜财神,他花钱圆梦,轿夫养家糊口,两边都高兴,何错之有? 这位263斤的大哥姓张。因为体重过大,加上平时缺乏运动,他的体力有限,平常上下楼梯都容易气喘吁吁,更别说攀登海拔超过3000米的峨眉山。 可张大哥心里一直有个执念: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亲自登上峨眉山的财神殿,给财神爷上柱香,求一份事业顺遂和家人平安。 过去几年,他总是因为体力原因,半途而废。每次看着朋友们登顶打卡,自己却只能在山脚下留影,心里难免遗憾。 今年正值事业上一个重要转折期,他心想:“既然自己爬不上去,那就花钱请人帮我圆梦,钱花出去不算啥,心愿实现才重要。” 峨眉山上轿夫文化由来已久,山路陡峭、台阶蜿蜒,很多游客选择坐滑竿(即由轿夫抬的竹制轿子)上山,尤其是老年人和体力不支的游客。 通常情况下,一位普通游客由两名轿夫轮换即可抬上山,但张大哥的情况比较特殊:不仅体重超标,而且全程要走十多个小时,普通配置根本无法承受。 于是,轿夫队伍临时组成了一个“九人小分队”,分工明确:四人抬轿,两人替换,三人随行保障,轮班换手,保证安全和效率。 每个人背上厚实的护腰带,脚上穿的是抓地力很强的布鞋。队伍里有经验丰富的老轿夫,也有刚入行的小伙子。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一单“大活儿”,既是体力考验,也是经济收入的大机会。 据一名轿夫事后回忆:“263斤不是小数目,一路上坡,压力很大。好在我们九个人轮换,抬的时候大家喊号子,互相打气。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看到客人满意,也觉得值了。” 清晨六点,队伍从山脚出发。张大哥稳稳当当地坐在宽加固过的轿子上,手里还拿着一把蒲扇,既是扇风,也算是“仪式感”。 刚开始的几个小时,山路还算平缓,轿夫们步伐轻快,边走边聊,甚至有力气和山下游客开几句玩笑。 但随着坡度逐渐变陡,轿夫们的呼吸也越来越沉重,汗水不断从额头淌下,衣服湿透紧贴在背上。 途中,他们不得不每隔几十分钟休息一次,把轿子稳稳搁在木架上,然后喝几口凉水,喘匀气再上路。 张大哥坐在轿子上,看着一路上辛苦的轿夫,也时不时拿毛巾递给他们擦汗,还会主动说:“兄弟们辛苦了,大家慢慢来,不着急。”这种体贴的态度,也让轿夫们心里多了几分暖意。 终于,在下午四点左右,轿夫队伍抵达了财神殿。张大哥双手合十,从轿子上下来,脚虽然有些发软,但仍坚持走到殿门口,郑重其事地点上香烛,许下自己的愿望。 他当场感慨:“这辈子能亲自上来拜一次财神,我觉得值了!” 视频传到网上后,弹幕和评论区瞬间炸锅。 有些网友质疑:“花两万多坐轿子上山,不就是有钱作吗?如果真心诚意拜财神,为什么不自己一步步爬上去?” 也有人替轿夫担心:“263斤啊!九个人抬十个小时,那得多辛苦啊,简直是拿命换钱。” 不过,另一部分网友却持支持态度:“钱是人家自己辛苦挣来的,他花钱圆梦有错吗?轿夫靠力气吃饭,接了这单就能多挣一些,养家糊口轻松点。买卖公平,何错之有?” 更有人调侃:“财神爷一看,嗬,这信徒是真舍得花钱,心意到了!” 这场争论一度登上了热搜,折射出公众对消费观念、体力劳动价值以及传统信仰的不同看法。 从经济角度来看,张大哥的两万多元并不是白白浪费,而是换取了轿夫们十个小时的辛苦付出和自己心愿的圆满。 若按人均分配,九名轿夫一天收入至少数千元,远高于平常一单的价格,这对他们而言是一份难得的高收入。 从情感角度来看,张大哥并没有摆出“有钱人”的架子,而是一路上对轿夫表示感谢,这种相互尊重,也让这次“买卖”显得更有人情味。 轿夫们虽然累,但觉得钱挣得值;张大哥虽然花钱,但觉得心愿圆满,这本就是一桩双赢的交易。

0 阅读:208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4

用户10xxx64

3
2025-08-28 14:45

十小时二千块,他们常年干这个的也就是稍微比平时辛苦点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