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军政府把法国铀矿、中国油企、澳洲金矿一口气收归国有,不是莽撞,是算准了“穷

天天纪闻 2025-08-29 11:20:03

尼日尔军政府把法国铀矿、中国油企、澳洲金矿一口气收归国有,不是莽撞,是算准了“穷国也能掀桌子”。 尼日尔军政府最近做了一件让人很意外的事,他们直接接管了澳洲的金矿,把法国的铀矿和中国石油公司的项目也一块收了过来。这样强势的操作一下子把外国企业多年经营的资源产业全打乱了。   谁都知道尼日尔穷,穷到全国80%的人靠种地糊口,却还有300万人吃不饱饭;穷到卫生饮用水覆盖率只有2.39%,老百姓喝口水都得看天脸色。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被撒哈拉沙漠覆盖75%的国家,地下埋着足以让大国眼红的宝贝:已探明铀储量42万吨,排名世界第五,2022年光是铀矿出口就撑起了国家财政的半壁江山;北部阿加德兹地区的伊莫拉伦矿更是被誉为“百年铀矿”,光是已探明的20万吨储量就够挖上几十年;西部利普塔科地区的金矿藏着77.5万盎司黄金,东部沙漠下还流淌着珍贵的石油资源。   可这些宝贝从来没让尼日尔人富起来,反而成了外人嘴边的肥肉——法国企业在尼日尔挖了半个世纪铀矿,赚得盆满钵满,却让这个国家始终徘徊在最不发达国家名单里;澳大利亚公司拿着金矿开采权,承诺的1000万美元投资迟迟不到位,还拖欠税款、克扣工资,直到矿区爆炸死了8个工人都没人负责;就连真心实意帮他们建炼油厂的中国企业,也被当成了可以随意拿捏的提款机。   军政府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些资源是尼日尔唯一的筹码。法国人的命门早就被他们摸得透透的——这个核电占能源供应70%的国家,过去二十年里19%的铀都来自尼日尔,欧盟更是每四桶铀就有一桶来自这里。   位于阿加德兹的伊莫拉伦矿是法国欧安诺集团的命根子,这个号称能挖百年的矿床,支撑着整个法国核工业的半壁江山。军政府给法国扣的“不忠诚、不负责”帽子可不是空穴来风,半个多世纪以来,法国企业拿走了铀矿开发的最大利润,却连最基本的环境治理都懒得做,当地牧民的牛羊喝了矿坑废水就成片死亡,而尼日尔只能拿到可怜的资源税。   现在好了,军政府直接接管矿区,法国人要是不重新谈判,就得面对核燃料断供的风险——要知道现在铀价已经涨到每磅57美元,再找不到替代来源,法国的核电站就得减产,这可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用电的大事。   马克龙虽然嘴硬说不允许攻击法国利益,但谁都看得出来他投鼠忌器,真要是派兵干预,恐怕连欧盟盟友都不会支持,毕竟整个欧洲的铀供应都捏在尼日尔手里。   对付中国油企的手段更是透着精心计算。当初中石油2003年走进尼日尔时,西方公司都嫌这里沙漠多、开采难,没人愿意来投资。是中国企业带着技术和资金,一点点在沙漠里打出油井,建起津德尔炼油厂,让尼日尔从无油国变成了产油国,这条1950公里的输油管道更是成了国家经济的生命线。   至于澳大利亚的金矿,那更是师出有名。麦金内尔公司2019年接管利普塔科矿业后,承诺的投资一分没到,反而把矿区搞得乌烟瘴气:拖欠税款、延迟发工资不说,还大规模裁员、频繁停产,2023年整个公司才采了177公斤黄金,还不如当地手工淘金者2.2吨的年产量零头多。   今年5月的爆炸事故死了8个工人,公司连抚恤金都想赖掉,这样的“严重违约”给了军政府绝佳的接管理由。黄金作为硬通货,在国际制裁下比石油和铀矿更能快速变现,把金矿收回来自己经营,哪怕只是提高点税收,都能给捉襟见肘的财政喘口气的空间。   这波操作看似莽撞,其实是整个萨赫勒地区资源民族主义浪潮的缩影。邻国马里和布基纳法索早就这么干了,把外国矿业公司一个个收拾得服服帖帖。   尼日尔军政府看得明白,现在国际形势变了,大国博弈给了小国可乘之机——法国深陷能源危机,不可能真的为了铀矿发动战争;中国讲究和气生财,更愿意坐下来谈;澳大利亚在非洲影响力有限,除了抗议也没别的招。   更何况背后还有俄罗斯的影子若隐若现,瓦格纳集团的军事顾问早就出现在尼日尔街头,这让军政府有了更多底气。他们算准了这些大国需要尼日尔的资源,就像病人需要特效药,就算价格涨了、规矩变了,该买还得买。   这场“掀桌子”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在非洲,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看清一个道理:资源不是原罪,依附才是。尼日尔的冒险可能会付出代价,可能会面临短期困难,但至少他们让世界看到了穷国的尊严——就算你是大国,就算你有钱有技术,想拿我们的资源,就得按我们的规矩来。  

0 阅读:516

评论列表

好多多

好多多

1
2025-08-29 12:07

穷国没底线,阿富汗也不是什么好货,穷国口袋穷思维不会穷, 套路多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