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把屋顶掀翻那一刻,美国教授只丢下一句话:中国两千年没动过日本一根指头,日本却反复上门找事。 台下人为什么鼓掌? 不是因为教授说得有多夸张,是因为他戳中了一段没人能反驳的历史。但凡了解点古代战争的听众都清楚,公元 663 年那场白江口之战,早把 “谁先挑事” 的答案写得明明白白。 公元 663 年那会儿,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国快撑不住了。他们打不过邻国新罗,就转头向倭国(当时日本还叫这个名字)求援。倭国当时正想往外扩张势力,一看有机会,立马凑了四万兵力,还拉上百济的残余部队,带着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往白江口赶。他们觉得自己人多船多,稳赢不输。 唐朝这边接到新罗的求助后,没坐视不管。朝廷派苏定方率领一万三千唐军,带着战船从登州出发,直奔白江口支援。谁都没想到,这场兵力悬殊的对决,最后会成了倭国历史上的 “打脸现场”。 两军在白江口碰面时,倭军看着自己这边四万多人,对面唐军才一万三,压根没把对手放在眼里。他们仗着船多,直接乱糟糟地冲上来,想靠数量压制唐军。可唐军早有准备,苏定方指挥战船分成两队,像钳子一样把倭军的船队夹在中间。 接下来的仗打得毫无悬念。唐军士兵熟练地用火箭点燃倭军的战船,那些船挤在一起,一烧就是一片。火借风势,很快就把倭军的船队变成了火海。 倭军士兵要么被烧死,要么掉进海里淹死,四万兵力没撑多久就溃不成军。最后清点下来,唐军不仅击溃了倭军主力,还直接打沉对方四百艘战船,海水都被染成了暗红色。 这段历史不是随口编的段子,《旧唐书》和《新唐书》里都有清清楚楚的记载。倭国经此一败,彻底明白自己跟唐朝的差距有多大。 之后他们再也不敢随便惹事,反而频繁派 “遣唐使” 来中国学习,从制度到文化,恨不得把唐朝的东西都搬回去。就这么老实了整整九百年,没敢再主动找中国的麻烦。 可九百年的安稳过去后,日本又开始不安分。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日本倭寇就频繁骚扰中国东南沿海,抢粮食、烧房子,把沿海百姓折腾得苦不堪言。 到了近代,日本更是变本加厉,先发动甲午战争,后来又在二战时全面侵略中国,每一次都是日本主动挑事,中国从来没先动过他们一根手指头。 台下的听众之所以拼命鼓掌,就是因为教授说的全是实话。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学生,心里都门儿清 —— 中国从来不是喜欢主动挑事的国家,哪怕在国力最强盛的唐朝、明朝,也从没想着去攻打日本。反倒是日本,总在自己实力稍微强一点的时候,就想着上门找事。 教授说完那句话后,礼堂里安静了几秒,接着又是一轮更响的掌声。没人站起来反驳他,因为历史就摆在那儿,谁也改不了。 中国两千年的对外态度一直很明确: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你不找我麻烦,咱们能好好相处;可你要是总记不住教训,反复上门挑事,最后只能是自讨没趣。 就像白江口之战那样,日本当年觉得人多就能赢,结果被唐军打得落花流水。后来的历史也一次次证明,主动挑事的一方,从来没占到过便宜。教授的那句话,不过是把这段藏在史书里的道理,用最直白的方式说给了所有人听。
美教授:两千年来,中国从未侵略日本,而日本却多次侵略中国! 美教授这话一出口
【319评论】【23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