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的交友原则是一以贯之的,为什么跟大观园的女孩子都处得非常好,跟老婆子反而不行?宝玉讲究一个真诚。 有一段儿司棋被拉出去的场景,宝玉说本来好好一个女孩怎么出去嫁了人就这样。宝玉愿意结交那种没有受社会洗染,没有受社会污染,保持着纯洁的先天善良本性的人。也是因为这一点,他和府里的丫头们处的不错,在社会上回避官场这些阿谀奉承,他反倒和下九流交往,因为这些人是直率的、真性情的。柳湘莲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接下来描写柳湘莲骂薛蟠。 薛蟠求饶,柳湘莲逼他喝脏水,最后柳湘莲跑了。文中描写薛蟠疼的都起不来了,打的非常恨。这番描写可以看出柳湘莲为人的特点十分率真,惹急了我就揍你,不管你是谁,哪怕打完你我要远走他乡避祸,但这口气不能不出。不管你有多大势力,或是贾家亲戚等。直接登门去找尤三姐要剑。不避讳贾宝玉,当着贾宝玉骂宁国府“也就门口那俩石狮子是干净的”。从这些事情里都能看出来柳湘莲的性格率真。贾宝玉愿意结交的是这种人,不顾自己的身份地位,放下身段与他们交往。在家里也是对那些天真纯洁的丫鬟们,宁可低三下四给人家陪小话。这是贾宝玉的交友原则。 回到格物致知上来讲,贾宝玉是否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我猜是有的。贾宝玉评价四书是最重要的书,别的书可以不要。说明贾宝玉并不是排斥儒家思想,他是反对把儒家思想当成升官发财的敲门砖,所以他不喜欢科举。入私塾学做八股文、参加科举考试,像他爸那样,是贾宝玉深恶痛绝的,他和贾政父子俩人生的最大的分歧就在这儿。贾政从小学习儒家思想,写八股文准备科举考试当官,因为他爸去世的早,皇帝直接赏了他一个官,他才没参加科举考试。但他骨子里是要走这条路线的,而且他坚定的相信这条人生道路是正确的。即使这样贾政对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偏差,他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是正面的,因此我们多次提到贾家这些爷们就贾政算个好人,剩下都不是东西。我们评价贾政迂腐、没有情调也好,能力不行没有才华也好,但贾政从不胡作乱闹,为人不坏,生活严谨、检点。身边就两个妾,也不去赌博。业余生活是看书,与门客下棋。贾政不坏呀。尤其在贾府这个大染缸里,贾政就算十分不错了。你看贾珍,父子聚麀;贾赦,无数小老婆,为几把扇子逼的别人家破人亡;贾琏也一样,王熙凤过生日的空档儿他都借机去找女人鬼混,老太太为啥看不上贾琏,说他是下流种子,要女人也不讲究点品味档次。相比就贾政算个好人,和他从小学习儒家经典,学八股文准备科举考试是有关系的。 今天看这种方法是不对的,把儒家思想弄成僵化的教条,科举考试是对儒家思想的糟蹋,不想怎么学以致用,而只想什么是标准答案了。只想怎么考中当官。宝玉和他父亲骨子里是不一样的,他不是不认同儒家经典,他不认同的是他老爸这种人生追求和轨迹,学习为当官的敲门砖。但他认同儒家经典在生活中运用,他非常重视中庸里的“诚”,我觉得这是儒家思想对贾宝玉的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交友观念,喜欢结交真诚的、直率的、本色演出的人。在家里跟女孩子相处是这样,出去交友也是这样。 说到这里还有个小的细节可以看出贾政和贾宝玉对于学习的不同观点。宝玉恋着秦钟要一起去上学。贾政说:“哪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是‘掩耳盗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的: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贾政对于贾代儒的教学不是很认同,理念不同,贾政的理念是什么诗经、古文统统别学,先把四书背熟了,因为诗经古文科举考试不考。贾政应试教育的心非常明确,他没有考虑到儒家思想的实用价值。宝玉受他老爸逼迫,把四书背熟了,但他不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他在生活中运用,他交友选择了儒家思想中的“诚”,这是他交友的一以贯之的原则。官场中的虚伪他避之唯恐不及,所以放下身段与下九流的率真的人结交,符合他交友标准。另一方面宝玉和下九流结交也产生了点问题,出现了偏差,因为下九流是粗俗的,不追求文化,宝玉和这些人在一起之后就不可能谈理想谈追求谈修身,最后只能谈戏文、谈喝酒,并沾染点儿劣习。但从贾宝玉的交友原则上,我们可以有很多的反思和引以为鉴的,大家回去思考。 红楼梦
宝玉的交友原则是一以贯之的,为什么跟大观园的女孩子都处得非常好,跟老婆子反而不行
忆彤聊历史
2025-08-30 18:11:13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