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中了老尼姑的圈套。 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首先,出现

忆彤聊历史 2025-08-30 18:11:18

王熙凤中了老尼姑的圈套。 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首先,出现了一个老尼姑,就是这个馒头庵的主持,背景是发送秦可卿,然后途中王熙凤在馒头庵休息,到晚上老尼姑找到机会和王熙凤谈话。“老尼便趁机说道:‘我有一事,要到府里求太太,先请奶奶的示下。’”老尼姑人情世故是相当精明的,她不是这个事先直接求王熙凤,说这个事我要到府里去求太太,先在您这征求下意见,这事我求太太合适不合适。实际她哪是想求王夫人,她根本也求不动王夫人。因为下面王熙凤说的很清楚,“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这个事老尼姑心里也很清楚,她去求王夫人是不可能求动的,她说个谎实际上是来套王熙凤,想让王熙凤帮她解决这两家结亲退婚的事。王熙凤说完太太不管这样的事,老尼姑就高儿上了   老尼道:“太太不管,奶奶可以主张了。”凤姐笑道:“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静虚听了,打去妄想,半晌叹道:“虽这么说,只是张家已经知道求了府里,如今不管,张家不说没工夫、不希图他的谢礼,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  开始用激将法,王熙凤最大的特点是争强好胜,   凤姐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两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  凤姐这时中了圈套,她的情欲念让人牵着鼻子走了,一下逗起了凤姐争强好胜的心,这个心一动,用土话来说就“着了道了”,没等人家求她,直接就把活揽过来了,从这个事情我们看出老尼姑对人的情欲念的把握。然后你看她接下来的这番话,“既如此,奶奶明天就开恩罢了。”抓紧落实,别明儿就忘了,回头我哪找你去,催着她落实,凤姐一开始说自己忙,“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的了我?我既应了你,自然给你了结啊。”然后老尼姑说,“这点子事要在别人,自然忙的不知怎么样;要是奶奶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只是俗语说的能者多劳。太太见奶奶这样才情,越发都推给奶奶了。只是奶奶也要保重贵体些才是。”一路奉承,凤姐越发受用了,也不顾劳乏,更攀谈起来。”  这老尼姑会来事儿,知道凤姐喜欢什么,这一捧,把凤姐捧高兴了,本来累了一天了,想早点休息,这一捧捧上兴头来了。接着和老尼姑唠起来了,越唠越近。  这是在红楼梦里偶然出场的小配角,但她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出家人也了不了凡心啊,她还管世俗的姻缘的事儿,出家人不求个六根清净,她却参与两家的婚姻纠纷,而且还动钱财利益,这边巴结权贵,那边搅和进别人的官司,干涉司法公正,行贿索贿受贿什么事儿都干,这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但从这一段的描写我们能看出,这老尼姑格物格的很明白,诚意正心差,管不该管的事儿,而且不管这事儿缺德不缺德,但是她格物把人看的很透,知道王熙凤是什么样的人,知道怎么和王熙凤沟通,然后把王熙凤这么一个强势的主牵着鼻子走了,王熙凤等于上了人家套了,最后老尼姑要办的事都办了,然后王熙凤还觉得老尼姑是一个知己,不顾身体劳乏和人家聊半宿。所以这种格物格的很明白又没有诚意正心的,必然下道儿。而且这里面曹雪芹的描写是相当具有讽刺意味的,王熙凤和老尼姑前面说的这句话:“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王熙凤确实不怕受报应,所以后来确实受报应了。王熙凤这么说已经说明在她心里管这事儿就不是什么好事,是要遭报应的,但王熙凤自己说了,我不信报应,所以这事儿我说要行就行,让他拿三千银子来我替他出这口气,这话讽刺意味在哪,对面聊天的是尼姑,你不信报应吗?你不信地狱吗?这讽刺意味多强。相当于当着和尚骂秃驴。我们仔细想一想,王熙凤不信报应,尼姑信不信呢?你要说你不信因果,还出什么家,当什么和尚啊。出家人,修行人难道不信因果、不信报应?你要信报应的话这事儿该管吗?连王熙凤都认为这事儿是遭报应的。说明老尼姑的心理境界还不如王熙凤呢。作为一个出家人可以毫无心里障碍地去管遭报应的事儿,你作为一个尼姑,作为一个出家人到底信不信报应信不信佛教?恐怕真正信佛的人不敢干这事儿。  我们看出曹雪芹的讽刺意味,作为一个寺庙的主持,居然心里头对宗教没有任何信念,多可怕。作为一个宗教信仰者,还是从业人员,还是庙里的主持,对她所供的神,对她的宗教体系完全没有信念,说白了,拿着庙当买卖干呢。这是第一个反面的尼姑。

0 阅读:0
忆彤聊历史

忆彤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