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德罗夫强闯加沙,给100万人送上食物,以色列没敢阻拦? 现如今,加沙地带的饥荒

瑶光沐蕙芷 2025-08-30 19:16:28

卡德罗夫强闯加沙,给100万人送上食物,以色列没敢阻拦? 现如今,加沙地带的饥荒已经到了让人揪心的地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都急得公开喊话,说那里 "人们正因饥饿而死去",近百万人正处在饥荒之中。就在这节骨眼上,一则消息突然传开:俄罗斯车臣共和国领导人卡德罗夫居然把大批援助物资送进了加沙,给近百万老百姓送去了救命的食物。这事儿让不少人纳闷,连联合国的援助都屡屡受阻,怎么卡德罗夫的车队就能一路顺畅?难道以色列真的这么 "欺软怕硬",连拦都不敢拦吗? 要搞明白这事儿,得先看看卡德罗夫到底送了些啥,又是怎么送进去的。前不久,卡德罗夫通过他父亲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宣布,要给加沙提供大规模援助,里头有 5 万份即食餐、250 吨大米、200 吨面粉,还有几百吨糖、面条和饮用水。这些物资可不是小数目,按他的说法,足够覆盖加沙约 100 万居民的短期需求。更让人意外的是,宣布援助的第二天,第一批物资就已经送到了加沙人手里。这速度在层层封锁的加沙地带,简直像个奇迹。 其实这 "奇迹" 的背后,是选对了路子。卡德罗夫的物资并没有直接冲向以色列控制的口岸,而是绕了个弯,从埃及的拉法口岸进的加沙。熟悉加沙局势的人都知道,拉法口岸是加沙南部与埃及接壤的通道,也是目前少数能向加沙运送人道物资的 "生命通道" 之一。早在 2023 年,埃及就同意通过这里向加沙提供援助,以色列当时也表态不会阻拦从埃及进入的人道物资。虽然之后口岸时开时关,但这条路线一直是国际援助的主要选择。卡德罗夫显然摸准了这个门道,他的物资从俄罗斯黑海港口出发,先运到埃及,再通过拉法口岸进入加沙,全程避开了以色列直接控制的区域,这就从路线上减少了与以军正面冲突的可能。 当然,光选对路线还不够,俄罗斯和车臣的特殊身份也起了大作用。卡德罗夫是谁?那可是普京身边出了名的 "硬汉",掌控车臣多年,手腕强硬得很。他这次高调援助加沙,明眼人都能看出背后有俄罗斯的战略考量。这些年俄罗斯一直在中东布局,支持巴勒斯坦也是其长期立场,在联合国常给以色列投反对票。以色列心里清楚,卡德罗夫的车队背后站着的是俄罗斯,真要是拦了,等于直接给俄以关系添堵。现在以色列在中东的麻烦已经不少,自然不愿意再得罪俄罗斯这个大国,所以与其说是 "不敢拦",不如说是 "犯不着拦"。 更关键的是,这批援助的性质也让以色列不好下手。卡德罗夫送的全是食物和水,没提任何医疗设备或重建物资,而且通过基金会这种非政府组织运作,打着 "穆斯林义务" 的旗号。这种纯人道主义的援助,在国际舆论上占着理。要知道当时加沙的饥荒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联合国都批评以色列的封锁导致援助进不去,说这是 "集体惩罚"。这时候要是以色列跳出来阻拦救命的粮食,不等于在全世界面前给自己找骂吗?精明的以色列当然不会做这种赔本买卖。 不过话说回来,卡德罗夫这一手也确实够高明。他让自己 17 岁的儿子亚当担任协调员,监督物资分发,还大张旗鼓地宣传说要提供 "长期援助",每天送 5 万份热餐。这既摆出了亲民的姿态,又把俄罗斯的影响力实实在在地送进了加沙。要知道,在卡德罗夫之前,联合国的援助物资经常卡在边境,要么是等以色列漫长的审查,要么就被以军以 "防止落入哈马斯手中" 为由扣下。卡德罗夫能这么顺利,除了路线选得巧,恐怕也少不了俄罗斯在背后与埃及的协调,毕竟埃及对拉法口岸的开放与否有很大话语权。 但要说这是 "强闯",其实有点夸张。毕竟物资是通过正规口岸进去的,而且以色列本来就没禁止从埃及方向来的人道援助。只是卡德罗夫这人风格一向高调,加上他 "普京亲信" 的特殊身份,让这件事显得格外有冲击力。说白了,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秀:既解了加沙人的燃眉之急,又让俄罗斯在中东赚足了好感,还顺便给以色列来了个 "软施压",可谓一举多得。 现在加沙的老百姓确实拿到了卡德罗夫送的粮食,短期内能填饱肚子了,但这改变不了根本问题。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加沙 200 多万人里,超过一半都面临营养不良的问题,整个医疗系统早就崩溃了。卡德罗夫的援助就像给沙漠里的人递了一瓶水,能解渴,却浇不活一片绿洲。而以色列之所以没拦,也不是因为 "怕",而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 —— 没必要为了一批粮食,去激化和俄罗斯的矛盾,还落下个 "阻断人道援助" 的坏名声。 对加沙人来说,不管是谁送的粮食,能填饱肚子就是好的;但对整个中东局势来说,这样的 "奇迹" 终究只是暂时的,要想真正结束苦难,还得靠长期的停火和公正的政治解决方案。只是眼下,能让 100 万人吃上饭,已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了。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瑶光沐蕙芷

瑶光沐蕙芷

瑶光沐蕙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