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台湾新党创始人王建煊发文:“如果大陆武统台湾,台湾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台湾省,一切都与其他省份一样;如果和平统一,台湾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特别行政区,台湾现有的制度与生活方式没有什么变动,还可以省下防务预算6000亿元。” 王建煊提到的两种统一路径,其实藏着台湾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生活账本。就拿眼下来说,民进党当局刚通过的 2026 年防务预算已经飙到了 9495 亿新台币,这数字比去年猛增了 1700 多亿,其中光是专门用来买美国武器的特别预算就超过 6000 亿新台币。换算成大家熟悉的人民币,差不多有 1400 亿,这些钱如果不用来买武器,摊到每个台湾家庭头上,相当于每年能多出来好几万新台币改善生活 —— 可能是孩子学费少交点,老人看病报销比例提高点,或者社区里的公园、图书馆能翻新一下。 可现在呢,台湾的财政账本早就被军购拖得捉襟见肘,2026 年光举债就得 4000 亿新台币,这些债务最后还得老百姓慢慢还,教育、医疗这些民生支出反而被挤得越来越少。 要是走和平统一的路子,台湾成为特别行政区,就像王建煊说的那样,现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能保持不变。这不是凭空想象,看看香港、澳门就知道了。 这些年粤港澳大湾区搞得红红火火,香港的年轻人能到深圳创业,澳门的医生能到珠海行医,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三地居民开车一小时就能跨城上班,这些便利都是在 “一国两制” 框架下实现的。台湾如果成为特别行政区,不仅能继续保持自己的经济模式和社会习惯,还能顺理成章地加入这样的发展大局。比如现在台湾农民的水果常常因为销路发愁,统一后就能像大陆的农产品一样畅通无阻地进入庞大的内需市场;台湾的科技企业也能更方便地和大陆的科研机构合作,就像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建分校那样,一起搞研发、闯市场。 可要是走到武统那一步,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成为普通省份后,台湾的社会制度、政策体系都要和大陆其他地区统一,这意味着生活方方面面都会发生变化。更关键的是,战争带来的破坏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恢复的。就像现在俄乌冲突里的工厂一样,台湾的企业、基础设施一旦在冲突中受损,重建就得花上巨额资金,原本能省下来的防务预算不仅省不了,还得额外投入大笔钱搞战后恢复,民生改善自然要往后拖。 此外,国际地位更是天壤之别。现在台湾在国际上连个正式名分都没有,想参加世卫大会还得靠撒钱求人给“入场券”。统一后台湾同胞直接拿中国护照,157个国家免签落地签随便走,作为联合国五常的国民,出国腰杆硬气不说,核武器航母的家底也让安全更有保障。反观眼下,民进党当局一边举债2450亿过日子,一边把劳保基金窟窿拖到2028年见底,防务预算却年年创新高,硬生生把台湾逼成“军火提款机”。 说到底,这些年台湾的防务预算早就成了民生负担,从 2020 年开始,防务支出就超过了教育科学文化支出,排在财政支出第二位,而且其中一大半都花在了向美国买武器上。这些花出去的钱,换来的却是越来越紧张的财政和停滞不前的民生建设。王建煊的话其实点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和平统一能让台湾既保持自身特色,又能搭上国家发展的快车,把钱花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而冲突只会带来破坏和债务,让台湾陷入更难的处境。 所以,不管是哪种统一方式,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和平这条路显然能让大家过得更踏实、更有奔头!
赖清德怎么也想不到,一封来自大陆的邀请函,竟然直接送到了2300万台湾同胞手中!
【55评论】【10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