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子刘震云语出惊人,他说:“耕种土地的是穷人,买卖土地的是富人。吃家禽的是穷人,吃野味的是富人。喝酒看度数的是穷人,喝酒看牌子的是富人。养猪的是穷人,养狗的是富人;上班出汗的是穷人,打球出汗的是富人。开宝马的人,跑的是买卖;骑立马的人,跑的是外卖”。 刘震云这个人,1958年出生在河南延津县,早年服过五年兵役,1978年复员后先当中学老师,同年就考了北大中文系,还是当年河南省的高考文科状元。 毕业后他去《农民日报》工作过,后来又在北师大和鲁迅文学院读了硕士,现在是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还是一级作家,2011年的时候,他以160万元版税登上过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6位。 再回到他说的那段关于贫富的话,其实仔细想想,他说的这些现象在生活里确实能看到。 就拿买卖土地来说,农民辛苦种地,靠的是地里的收成,收入有限,可那些手里有资源能运作土地买卖的人,往往能赚更多钱。 吃的方面也明显,普通人家日常就是鸡鸭鱼肉,野味价格高,一般只有经济条件好的人才会去消费。 再说到“喝酒”的话题上,穷人更在意酒精度数够不够,能不能解乏,富人却更看重品牌,讲面子讲档次。 而养猪是为了卖钱补贴家用,属于生产性的,而养狗更多是当宠物,是休闲消费,背后的经济实力差距很明显。 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是价值创造和收获不对等的问题。 很多穷人埋头干活,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价值,可最后拿到的回报却有限,而有些富人不用亲自动手干体力活,靠运作资源、掌握规则,就能轻松获得更多收益。 就像老话说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干活的赚辛苦钱,掌权或懂资源运作的赚“聪明钱”。 这里面有个关键问题是认知差异,穷人大多觉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一门心思埋头干,怕冒险怕改变,总想着求安稳,结果就困在重复的劳作里,眼界打不开,路也越走越窄。 而富人更懂得借势,会利用身边的资源为自己铺路,不会被“安稳”绑住手脚。 刘震云自己也说过,真正的贫穷不是缺钱,是缺了破局的勇气和抬头看路的清醒。 他还提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差距不是天生的,怕就怕思维固化,把自己困在原地。 其实生活里确实有不少人,明明有机会改变,却因为不敢尝试,总守着“勤劳致富”的老想法,没看到资源置换、思路转变能带来的改变,最后只能看着别人往前走,自己还在原地打转。 刘震云的作品里也总带着对现实的观察,他写《温故一九四二》,后来改成电影《一九四二》,豆瓣评分慢慢涨到了8.2。 他说写这个不是光讲灾难,是想提“遗忘”,怕大家忘了过去的事。 现在他除了写书,还会关注影视,有6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自己生活里也简单,主要就是写书和读书,还喜欢在街头看人,说那些人的表情和心事,能给写作带来滋养。 而那些关于贫富的话,之所以能引起讨论,就是因为戳中了现实里的一些痛点。 不是说他的话完全绝对,但确实把很多人习以为常的现象挑明了,让大家能停下来想想,为什么会这样,自己又该怎么面对。 这种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观察,也难怪他能写出那么多贴近现实的小说,毕竟他一直都在关注这些普通人的生活和身边的真实情况。
北大才子刘震云语出惊人,他说:“耕种土地的是穷人,买卖土地的是富人。吃家禽的是穷
红尘里面看
2025-09-01 00:31: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