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和皇后的棺椁叫梓宫、用128个杠夫抬着。这是等级最高的大杠。不管葬到东陵,还是西陵,都要用60班杠夫。每班增加4名备用杠夫,这样每班132人,60班杠夫就7920人。因为北京城门洞通过不了128人的大杠,所以第一班就用80人大杠。从第二班开始用128人大杠。首班和末班都用校尉抬,其余都用民夫。这些民夫都穿国家发的统一的衣帽,从北京附近的州县招募来的,每天给工钱。
在清朝皇帝中也有特例,不用128大杠,其灵舆用16名校尉抬着。当然也分多班轮换抬。这位就是顺治皇帝。为什么呢?就因为顺治帝死后是火化的。不用梓宫,骨灰轻。以此分析推想,孝康章皇后和孝献皇后也不会用128人大杠。也是用十几个校尉抬。
我多年来一直对于各种杠很感兴趣。小时谁家老了人,门口绑杠,我都认真看。一直到取消用人抬为止。迄今只找到八十大杠图,没有找到 128人大杠图。《大清会典图式》《大清通礼》《工部则例》都找了,也未找到。《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电影里咸丰帝梓宫在东陵拍的镜头里的128大杠就是我推荐的马兰峪三村的刘福全给绑的大杠。我为了绘128杠图,特地看了这个电影有棺椁的那段有几十遍,经过多次绘画修改,终于绘出了128杠图。现在发出来供大家欣赏。不知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