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犀皮漆 漆器笔筒 一个
尺寸:口径12.82cm,底径12.91cm,高15.75cm,重526.3g。
品相:完美全品。
这是一件清代犀皮漆笔筒,开门到代,是件老的漆器笔筒,真真切切的清代漆器。
筒形,直腰口微收,表现出清中期典型风格特征,优雅、清丽。通体用犀皮漆装饰,极简之下见意蕴。腹外壁髹饰菠萝漆,十分美观。犀皮漆。是由红、黄、绿、黑等大漆多层髹饰复经打磨而成,其纹理如细碎重叠的小花,又作行云流水,漫无定态,变化万千,具有新颖别致的天工之姿而深受文人雅士之宠爱。此件笔筒取材不吝,内木胎旋制规整,壁薄均匀如一,造型秀美,复经披麻髹饰等多种工艺精制而成,可谓集良材精工,实乃文房不可多得之重器。当为明末清初文豪巨儒案上至珍,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此漆器做法是,将稠漆在阴凉处干透后,上面再一层一层地涂上多层不同颜色的漆,各种颜色相间,并无一定规律,最后通体磨平。表面是光滑的,花纹由不同颜色的漆层构成,或像行云流水,或像松树干上的皱纹。乍看很匀称,细看又富于变化,漫无定律。图案天然流动,色泽灿烂,非常美观。由于这种工艺对技术的要求很高,历来制作较少,如此形制的笔筒,十分罕见,极具收藏价值。
犀皮漆,变涂,又称犀皮、西皮、虎皮漆、波罗漆,此技法起于唐朝,“犀皮”漆器工艺到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制作技术日臻成熟。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犀皮" 工艺的发展达到了完美的程度。清代(公元1644~1911年)时利用这种工艺制作的漆器,小至匣盒、大到家具,种类繁多,并被作为贡品进献到皇宫大内。
传统工艺犀皮又称“虎皮漆”或“波罗漆”,作法是先用石黄加入生漆调成粘稠的漆,然后涂抹到器胎上,作成一个高低不平的表面,再用右手拇指轻轻将漆推出一个个突起的小尖。稠漆在阴凉处干透后,上面再一层一层地涂上多层不同颜色的漆,各种颜色相间,并无一定规律,最后通体磨平。
犀皮漆的外貌呈现出表面是光滑的,花纹由不同颜色的漆层构成,或像行云流水,或像松树干上的皱纹。乍看很匀称,细看又富于变化,天然流动,灿烂夺目。
犀皮漆技艺制作工艺流程:割漆、榨漆、制模、调漆灰、刷漆、批灰、裱布(不断重复以上三步)、脱模、胎骨反复批灰和打磨、髹涂、打埝、髹色漆、贴金、髹色漆、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