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向毛泽东主席索要了一幅墨宝,这幅墨宝只有12个字,但尼克松却始终不明白毛泽东主席是什么意思。 毛泽东生于1893年12月26日,在湖南韶山一个农民家庭长大。他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在长沙求学时接触新思想,参与学生运动。1921年,他参与创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出席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他返回湖南组织工人运动,建立党支部,推动土地政策调整。1927年,他领导秋收起义,率领队伍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制定游击战术。 1934年,他指挥长征,途中在遵义会议确立领导地位,队伍到达陕北后发展抗日力量。抗日战争期间,他扩大根据地,指挥百团大战。解放战争中,他领导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统治。1949年10月1日,他在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出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后,他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至1959年,继续推动工业化和国防建设。1972年,他在北京中南海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推动中美关系改善。 尼克松生于1913年1月9日,在加利福尼亚一个柑橘农场。他毕业于惠蒂尔学院和杜克大学法学院。二战期间,他加入海军,在南太平洋服役,负责后勤补给,升至中校军衔。战后,他进入国会,1946年当选众议员,参与调查活动,揭露间谍案。1950年,他当选参议员,反对共产主义扩张。 1952年,他成为艾森豪威尔副总统候选人,当选后担任副总统至1961年,多次出访国外,包括1959年访问苏联,与赫鲁晓夫辩论厨房问题。1960年总统选举中,他败给肯尼迪。1962年加州州长选举失败后,他短暂退出政坛。1968年,他卷土重来,当选总统,1969年就职,推动与苏联缓和关系。1972年2月,他访问中国,与周恩来举行多次会谈,参观长城和杭州景点。 毛泽东和尼克松的早年经历塑造了他们的领导风格。毛泽东从农村起义中积累经验,强调群众动员。尼克松通过法律和军事背景进入政界,注重外交策略。两人都在各自国家推动重大变革,毛泽东巩固新中国基础,尼克松调整冷战格局。他们的会面标志着两国关系转折点。毛泽东喜欢书法,他的作品在国内外有名。尼克松访华前就知道这点,因为他读过毛泽东的诗词。两人背景不同,却在1972年走到一起,这事本身就挺有意思。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抵达北京机场,周恩来率队迎接。他走下舷梯,握手寒暄,空军一号停在跑道上,旗帜迎风飘扬。访问期间,他与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讨论贸易和地区事务,桌上摆放文件和茶杯。周恩来递过文件,尼克松翻阅笔记,记录要点。2月28日,尼克松在中南海会见毛泽东。房间内墙上挂地图,沙发上铺垫子。尼克松进入房间,毛泽东从椅子上起身,伸出手握住尼克松的手,两人落座。毛泽东右手夹香烟,点燃后抽一口,烟雾升起。他通过翻译交谈,提及历史人物,尼克松点头回应。 尼克松知道毛泽东擅长书法,因为访华前阅读过他的诗词作品。他调整坐姿,向毛泽东提出请求,希望得到一幅亲笔书法。毛泽东点头,站起身走向书桌,拉开抽屉取出宣纸和毛笔。房间安静,只有纸张展开的声音。他用镇纸压住纸角,拿起墨锭在砚台上研磨,墨汁渐浓。他蘸笔悬肘,在纸上书写“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笔画稳重,每字收放有序。写完后,他签上“毛泽东”三字,没有盖章。尼克松接过作品,卷起放入公文包。 毛泽东没有解释字意,尼克松询问时,他笑了笑,抽一口烟,说尼克松没有领会意思。尼克松离开中南海,天空渐暗,街灯亮起。访问结束前,中美发表上海公报,尼克松参观工厂和学校,第一夫人帕特·尼克松陪同,记者跟随记录。这12个字用毛泽东标准的草书风格,但比写诗词时收敛些。 尼克松返回华盛顿后,将书法交给专家研究。其中一位是Ross Terrill,他提供解读:老叟坐凳指美国傲慢;嫦娥奔月象征中国科技;走马观花描述尼克松短暂行程。尼克松接受这个解释,但保持困惑,因为毛泽东未确认。他继续推动外交,1972年连任总统。1973年,他签署巴黎和平协定,结束美国在越南作战。1974年8月,他辞去总统职务,离开白宫,登上直升机挥手告别。之后,他移居加利福尼亚,撰写回忆录,参与公共演讲。1994年4月22日,他在纽约逝世,葬礼上多位领导人出席。 毛泽东继续领导中国,1972年后接待多位外国访客,推动外交开放。1973年,他主持会议,讨论国家事务。1975年,他健康状况恶化,减少公开活动。1976年9月9日,他在中南海逝世,北京民众聚集哀悼。他的遗体保存在水晶棺中,供人瞻仰。 尼克松辞职后,访问多国,包括1976年重访中国,与领导人会晤。毛泽东逝世后,中国进入新阶段,但两人开启的中美关系持续发展。尼克松晚年专注写作,出版多本著作。他们的互动影响全球格局,直至逝世。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向毛泽东主席索要了一幅墨宝,这幅墨宝只有12个字,但尼克
小史论过去
2025-09-09 13:07:58
0
阅读: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