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人折戟中美角力场:228亿港口交易遭美审查卡壳,中资入场救场显尴尬

非常盘点中 2025-09-11 02:21:34

中国不挽留,美国不收留,被夹在中间的李嘉诚,终于玩不转了!大公报四次三番喊话,被他当作耳旁风,而本该促成签约的美国,也在关键时刻消失,这时才发现玩脱了,却已经为时已晚! 今年 3 月 4 日深夜,他旗下的长和集团一纸公告,宣布要把全球 43 个港口的八成股权打包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总价 228 亿美元。 可短短四个多月后,这笔看似风光的交易就变了味 ——7 月 28 日长和不得不宣布,原本的交易架构要大改,还得拉上中国内地投资者才能继续。这剧情反转得比电视剧还精彩,到底哪儿出了问题? 要说清楚这事儿,得先看看李嘉诚打的如意算盘。这些年他忙着给资产 “换赛道”,从内地房地产到英国水务,再到全球港口,总想着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这次要卖的 43 个港口分布在 23 个国家,其中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堪称 “黄金水道”,特朗普都忍不住叫好,说 “美国正在夺回巴拿马运河”。可他没算到,这步棋踩在了中美博弈的敏感线上。 中国这边早就亮明了态度,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4 月就放话,这笔交易各方 “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反垄断审查”。香港《大公报》更是三次发文批评,直指交易可能损害国家利益。 有人说李嘉诚这是 “明卖暗送” 战略资产,可他愣是把这些话当耳旁风。港府虽然没直接叫停,但行政长官李家超一句 “任何交易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已经把底线划得明明白白。 更有意思的是,8 月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强调要 “依法进行监管”,话音刚落就传出中远集团可能参股的消息,这风向变得够快的。 再看美国那边,贝莱德牵头的财团本以为捡了个大便宜,可真要接手才发现烫手。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可不是吃素的,这个由 11 个政府部门组成的 “把关人”,对涉及 “重要基础设施” 的交易审查得格外严。 巴拿马运河港口这种战略要地,想通过审查没那么容易。按照规矩,先过 30 天初审,过不了再进入 45 天调查,最后还得总统拍板。眼看原定 4 月 2 日的签约日过了,长和高层只能含糊其辞:“下周不会签,大家明啦!” 这 “明啦” 背后,恐怕是 CFIUS 审查卡了壳。特朗普嘴上喊好,真到要担责任时,盟友的利益该牺牲还是得牺牲。 最要命的是,李嘉诚的家底已经经不起这么折腾了。长和 2024 年财报显示,净利润同比大跌 27%,股息也砍了 13%。港口业务虽然收入增长 11%,但全球贸易受地缘政治拖累,吞吐量增长全靠仓储撑着。 他前些年花 6 亿欧元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的 “欧洲最先进码头”,现在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更尴尬的是,想靠出售港口套现救急,结果交易拖了半年没下文,股价倒是跌了 4.2%,股东们能不急吗? 其实李嘉诚这几年的投资策略早就埋下了隐患,他总想着 “东方不亮西方亮”,可现实是东方亮起来时他不在,西方要落山了他还没跑。欧洲能源危机让英国水务业务利润缩水,越南电讯业务一次性减值更是让财报很难看。 现在全球供应链重构,港口生意不好做,他手里这些分布在 23 个国家的码头,管理成本高不说,还得看各国脸色。就像有分析师说的,这哪是 “全球布局”,分明是 “全球受气”。 如今的局面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想讨好美国,可 CFIUS 这关过不去;想疏远中国,可交易还得靠内地资本解围。 原本以为 228 亿美元能潇洒离场,现在倒好,不仅要修改交易架构,还得把中远请进来当 “战略投资者”,这面子丢得有点大。大公报第四次喊话虽然没明说,但意思很清楚:别以为资本可以为所欲为,国家安全面前没有例外。 说到底,港口这面镜子把李嘉诚的困境照得明明白白。以前他总爱说 “不赚最后一个铜板”,可这次贪心不足想赚快钱,结果被夹在中美之间动弹不得。 美国的 “国家安全” 大棒不认人情,中国的监管红线更不容触碰,昔日 “李超人” 如今不得不看两边脸色。 这事儿也给所有跨国资本提了个醒:在大国博弈的时代,想两头讨好走钢丝,迟早会摔下来。毕竟资本可以没有国界,但商人不能没有底线,更不能没有眼力见。

0 阅读:103

猜你喜欢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