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宣布了   9月11号那天,乌克兰的防长什梅加尔突然出来说个事——英国要帮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09-14 09:49:36

乌克兰宣布了   9月11号那天,乌克兰的防长什梅加尔突然出来说个事——英国要帮他们造1000架专门打俄军无人机的拦截无人机。   这消息一出来,乌克兰这边多少有点提气,街上那些躲防空警报的人,聊起这事都能多两句精神头,但俄罗斯那边肯定不会觉得是好事,指不定正琢磨着怎么应对呢。   其实就在这消息出来前几天,乌克兰刚挨了俄军一波特别密集的无人机轰炸。   9月6号到7号那两天,俄军一下子就放了800多架无人机,还捎带十几枚导弹。   乌军虽说拼着劲拦下了700多架,但还是有56架钻了空子,把37个地方炸得乱七八糟,连基辅的政府大楼都没逃过,这可是打起来这么久头一回。   而且俄军现在的无人机跟年初完全不一样了,之前那“沙希德-136”还好对付,电子干扰一下就下来了,可从今年6月开始,这玩意儿就升级了——加装了能收北斗、GPS、格洛纳斯三种卫星信号的抗干扰天线,就算被电磁压制,也能自己换个信道接着飞。   更麻烦的是还加了AI视觉识别,就算导航被屏蔽了,也能盯着发电厂、装甲车的热源往上冲,乌军拦起来越来越费劲,手底下的防空设备都快扛不住这频率了。   之前乌军拦无人机的法子其实特别不划算,简直是赔本买卖。用“爱国者”导弹去打人家才值几万块的无人机,就跟拿金子弹打蚊子似的,拦一次下来,财政部长看账单都得心疼好几天。   就说9月10号那天,俄军又发了415架无人机,乌军虽说拦下了386架,可花的导弹钱是人家无人机的几十倍,这么耗下去谁也扛不住啊。   所以英国这次给的拦截无人机,刚好戳中了这个痛点——用无人机打无人机,成本一下子降下来了,而且在电子战环境里还灵活,不用像导弹那样束手束脚。   而且英国这次不是光送几架机子就完事儿了,按什梅加尔说的,英国还得帮乌克兰建自己的生产线。   这意思就是以后乌军不用再眼巴巴等着西方的援助物资跨过边境,在自己家工厂里就能一直造拦截无人机,不用再担心断供的问题。   其实这背后是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换了个路子——以前是直接给东西“输血”,现在是帮着他们自己“造血”。   巧的是同一天,欧盟也说要从冻着的俄罗斯资产利息里拿60亿欧元,专门帮乌克兰造无人机;德国也掏了3亿欧元,帮他们造能打远地方的无人机。   看来西方这是铁了心要在无人机这块儿,帮乌克兰跟俄罗斯耗下去,不想让俄军在无人机上占着便宜。   可俄罗斯也不会看着不管啊,人家也在琢磨新招。就在英国宣布这计划前几天,俄军刚拿出个新玩意儿——“钥匙-10”模块化无人机。   而且俄军最近用无人机的法子也越来越怪,有点故意试探的意思。9月10号那天,居然有8架无人机飞到波兰境内去了,这可把北约吓了一跳——波兰是北约成员国,按规矩北约得集体防御。   英国首相斯塔默直接站出来说这是“极其鲁莽”的举动,英国防长更是连夜让部队研究怎么加强波兰上空的防空,就怕再出这种事。   俄军这明显是把战火往北约边境引,再加上无人机技术越升越高,整个欧洲都跟着捏把汗。   所以英国这次给1000架拦截无人机,也有点给北约盟友宽心的意思——只要能把无人机拦在乌克兰境内,就不会闹成更大的冲突,不用怕战火烧到自己家门口。   对前线的乌军来说,这1000架无人机来得太及时了。按9月初的拦截效率算,这些机子刚好能扛住俄军两三次大规模空袭,不用再像之前那样,看着无人机过来只能硬扛。   更重要的是,自己有了生产线,就不会像去年冬天那样,弹药打完了就没的补,只能干着急。   听说乌克兰已经在基辅郊区偷偷改了几家汽车厂,准备当无人机工厂,当地的工人正跟着英国工程师调设备,学技术,最快下个月就能造出第一批无人机,到时候前线就能更快拿到新家伙。   可俄罗斯早就放话了,所有运到乌克兰的西方武器,包括这些要造的无人机,都是他们“合法的打击目标”。   这意思就是新建的无人机工厂,肯定会成俄军导弹重点打的地方,工人们说不定得在轰炸的间隙里抢着组装机子,说不定刚装好就得上前线。   现在战场上的事儿其实很明白:谁能在无人机上占着主动,谁就能在这耗着的仗里占上风。俄军靠不断升级的无人机群耗乌军的防空力量,乌克兰就靠西方帮着建生产线破局,两边都在跟时间赛跑。   英国给的这1000架无人机,就像给天平这边加了个重要的砝码,至于这砝码能不能真的改变战局走向,还得看接下来两边在工厂车间里的生产速度,还有电子战频谱里的较量——你干扰我的信号,我就换个频率;你炸我的工厂,我就换个地方接着造。   不过对乌克兰老百姓来说,这些都太复杂了,他们就盼着这些要造出来的无人机能管用,让头顶的防空警报少响几次,能安安稳稳在家做顿饭,不用老往防空洞跑。                      

0 阅读:67

猜你喜欢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