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民国才女丁玲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哪个都不舍得分开,于是提出了三人同居,共同生活,不可思议的是,她的想法竟然真的实现了。 丁玲原名蒋冰之,1904年10月12日生于湖南临澧一个没落地主家庭。父亲早逝,母亲余曼贞思想进步,曾读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支持女子教育。她从小跟着母亲接触新思想,养成独立性格。1918年考入长沙周南女校,参与学生运动,后转岳云中学。1922年去上海,进共产党创办的平民女校,接触马克思主义。次年读上海大学中文系,常讨论新文化。1924年北上北京,试图考北大未成,便自学文学,通过朋友介绍认识胡也频。 胡也频是年轻编辑,两人相识后1925年开始同居。那时社会风气虽比封建开放,但这种事仍招议论。丁玲不顾外界看法,继续写作。同年她结识北大旁听生冯雪峰,他来自浙江,擅长诗歌。两人通过文学圈子接触,丁玲被其才华吸引。冯雪峰教她日语,两人交流渐多。丁玲对两人都有感情,不愿选择。 1928年2月,丁玲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在《小说月报》发表,描写女性情感纠葛,轰动文坛。这时她和胡也频从北京到上海,3月至7月三人去杭州短暂同居。冯雪峰先到,租下西湖葛岭房子。三人住一起,尝试共同生活。但时间不长,胡也频先离开杭州,去上海找沈从文诉说。沈从文劝他夫妻相处之道,他返回杭州。不久冯雪峰退出,让丁玲选择。她选胡也频,两人正式结婚,住上海。 三人同居从3月到7月结束,三人返回上海。这段经历反映丁玲追求自由爱情的想法,但现实中矛盾难解。胡也频同意可能是因为爱她,冯雪峰同意后退出显示他理性。丁玲后来回忆,跟胡也频住了两年半,从没正式同意结婚,但形式上像夫妻。她觉得丢下冯雪峰有道理层面顾虑。 同居结束后,丁玲和胡也频关系更稳。1928年底,他们经潘汉年介绍从事左联工作,与沈从文办红黑出版社,出《红黑》杂志。1929年杂志停刊,他们生活窘迫,靠丁玲母亲寄钱。丁玲完成长篇《韦护》,加进革命元素。1930年2月,胡也频去济南教书,丁玲跟去。5月两人逃回上海,加入左翼作家联盟。11月儿子蒋祖林出生,由外祖母抚养。 1931年1月17日,胡也频被国民党逮捕,2月7日在龙华枪毙,年29岁。丁玲忍痛将儿子送回湖南,继续在上海活动。5月出与胡也频合集《一个人的诞生》。她主编左联刊物《北斗》。11月与翻译冯达同居。1932年3月丁玲加入中国共产党,接任左联党团书记。 1933年5月,丁玲与冯达被捕,秘密送南京软禁。国民党否认逮捕,许多人以为她遇害。1934年10月生女儿蒋祖慧,送回母亲处。冯达染肺结核去世。丁玲软禁中写信给冯雪峰表达情感,他以友情回。1936年7月,冯雪峰安排她逃离南京,经西安到延安。 到延安后,丁玲任中国文艺协会主任,主编《解放日报》文艺副刊。1942年2月遇文艺青年陈明,他比她小13岁,两人相识于戏剧社。陈明崇拜她才华,两人相爱。1948年正式结婚,一起面对生活。丁玲继续写作,如《我在霞村的时候》。 丁玲一生经历多变,1986年3月4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临终忆胡也频最难忘,冯雪峰最值得怀念。这反映她对早期情感的复杂态度。
1928年作为宋美龄的前男友,刘纪文不敢与蒋介石竞争宋美龄,无奈放弃。没想到上帝
【2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