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朱元璋打天下最惨?功臣几乎死绝?如果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一定不会再跟随朱元璋!

五代十国志 2025-09-18 10:03:35

跟着朱元璋打天下最惨?功臣几乎死绝?如果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一定不会再跟随朱元璋! “如果穿越回元末,你敢跟朱元璋混吗?”——有人说他是“草根逆袭天花板”,跟着能改变命运;也有人甩出名单:李善长、蓝玉、傅友德……开国功臣几乎死绝,“跟着他,功成名就?不存在的!” 这位明朝开国皇帝,到底是救民于水火的雄主,还是猜忌嗜杀的暴君? 朱元璋的前半生,连小说都不敢这么写:17岁父母双亡,当放牛娃、做游方僧、讨饭三年,最后却在元末群雄割据里杀出血路。 第一,听劝! 早期势单力薄时,他跑去找隐居的老儒生朱升问计。朱升甩出九字真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八个字有多神?陈友谅、张士诚打得头破血流时,他在应天府(南京)闷声修城墙、囤粮食、不称帝。等对手两败俱伤,他再出兵收拾残局。 第二,会玩“战术创新”! 1363年鄱阳湖之战,陈友谅带着60万大军、巨型楼船杀来,朱元璋只有20万杂牌军。但他早发现:陈友谅的船大如楼,转弯慢、怕火攻。于是他让人把小船装满火药芦苇,趁东南风冲上去放火烧船。这一仗烧得陈友谅中箭身亡,成了中国古代水战经典。 第三,搞制度比打江山更狠! 打天下靠武力,治天下靠制度。他发明“卫所制”:士兵平时种地自给自足,战时扛枪打仗。这招有多绝?明朝养百万大军,国家财政负担比宋朝轻一半。清朝入关后直接抄作业! 二、文治争议:他治下的明朝,有人活成了“盛世百姓”,有人怕成“惊弓之鸟” 坐稳江山后,朱元璋开始“治国KPI”。这时候他的两面性就冒出来了——有人夸他“救民于水火”,也有人骂他“比元朝还狠”。 先看“仁政”:他把烂摊子盘活了! 元朝末年,黄河决堤、饥荒遍地,老百姓易子而食。朱元璋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治河!他派20万民工修河堰,规定“每修一公里河,奖励三石粮食”;又解放奴婢,让被卖的家仆重新做人;还搞“户帖制度”,给每家每户登记人口土地,相当于古代版“人口普查+土地确权”。洪武年间,全国耕地从180万顷涨到850万顷,户数翻了十倍。 但“猛政”也让人胆寒! 最出名的是反腐:贪污60两(约6万块)就扒皮填草,挂在官府门口当“反面教材”;允许老百姓绑贪官进京,路上官员还不敢拦。有个莱阳县丞,收了百姓百贯钱(约6000块),结果被百姓绑着游街,最后砍头示众。 还有文字狱,虽然不如清朝厉害,但洪武朝29年里,不少文人栽在“文字梗”上。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写“作则垂宪”,“则”和“贼”同音,直接被处死。 三、屠戮功臣:不是薄情,是他太怕“再来一次乱世” 最让后人唏嘘的,是他对老兄弟的清洗。胡惟庸案杀了3万多人,蓝玉案牵连1.5万,连跟着他睡过草棚的李善长都没放过。 换个角度看,他的恐惧不是没道理。 第一,他太懂“权力的脆弱”! 朱元璋出身底层,见过太多“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当年郭子兴手下的将领,好多都背叛过旧主;元朝灭亡,不就是因为贵族内斗?他总觉得:“这些人今天能跟我打天下,明天就能抢我儿子的位置。” 第二,太子太弱,他不得不“清场”! 朱标性格仁厚,朱元璋早看出来他镇不住那帮骄兵悍将。所以他晚年疯狂清洗,想给孙子朱允炆铺条“安全路”。可惜朱允炆太怂,上来就削藩,才有了后来的靖难之役。 《明太祖实录》里记过他的原话:“朕起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非容易也。今海内初平,恐将士骄纵,故痛惩之。” 翻译过来就是:“我从泥里爬上来不容易,现在天下刚稳,怕这些功臣飘了,只能狠狠敲打。” 现在再看朱元璋,他像本翻不开的史书:前半生是“逆袭爽文男主”,后半生是“铁腕治国狂魔”。他让百姓吃饱饭、有地种,却用酷刑和杀戮织了张大网;他废除丞相、加强皇权,却给明朝埋下了“皇帝累瘫”的隐患。 但有一点无法否认:他用一生证明,一个出身最底层的人,也能靠努力和智慧改写命运。而他对权力的焦虑、对人性的猜忌,何尝不是每个“从零到一”的创业者的病? 历史没有标准答案,但朱元璋的故事,永远在提醒我们:权力的游戏里,没有永远的兄弟,只有永远的利益与恐惧;而成大事者,既要能共苦,更要学会“防苦!” #明朝# #朱元璋# #李善长# #蓝玉# #朱标# #朱元璋传奇人生#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光功臣#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五代十国志

五代十国志

乱世中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