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8年朱元璋逝世,同年浙江出生一男孩,51年后为大明续命200年。历

白翠评历史 2025-09-18 15:50:48

1398 年朱元璋逝世,同年浙江出生一男孩,51 年后为大明续命 200 年。历史竟深藏这样宿命般的巧合! 1398 年,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彼时浙江钱塘传来一声男婴的啼哭 —— 谁也想不到,这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事件,会在51年后紧密相连,那个男婴竟能凭一己之力救风雨飘摇的江山于水火之中,为大明朝强行续命,一续就是 200 年! 1398年,举国缟素,开国皇帝朱元璋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这位从乞丐逆袭而来的草根皇帝,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明朝,在位31年,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为这个像他一样草根的王朝夯实了根基。 可他一走,人心瞬间涣散开来,皇子间明争暗斗、官员们惶惶不可终日、黎民苍生的不安恐惧,像乌云笼罩般,吞噬了大明,所有人都以为大明会像秦一样,二世而亡。 而那个在浙江钱塘县降生的男婴被取名于谦。此时并没有人在意这个襁褓中的婴儿,大家都在哭这好像要转瞬即逝的太平,更无人知晓,这个孩子未来会成为大明王朝的救星。 毕竟那时的他,只是一个书香世家的普通孩童,祖父曾职工部主事,父亲虽不仕,却打小教育于谦要“读书明志”。 于谦像所有读书做官的人一样,自小聪慧,读书百篇且过目不忘,深谙儒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道理。 也像所有历史上的传奇一般,七岁那年,一个僧人见了他:我见公子骨骼清奇,将来必是做宰相的料。 当年人们以为这只是玩笑,却没想到一语成谶。于谦甚爱南宋文天祥的故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诗,为他往后余生打下了深刻的思想烙印。 1421年,于谦考中进士,开始正式步入仕途,那一年,他23岁。和那些削尖了脑袋都要往上升的官员不同,他是一股清流,连送礼的人都不敢登他的门,毕竟连当朝权贵的面子他都不给。 在任的时候,他更是事事以百姓为先,百姓为了褒扬他,送他个名号叫“于青天” 。可这也让他吃了不少苦、得罪了不少人,被同僚排挤、打压更是常有的事,但于谦没有辜负百姓,不忘初心,任江西巡按时,深入基层,查贪官、平冤狱,把百姓的难事当成自己的急事办。 就在于谦以为自己要这样一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权贵暗害时,1449 年土木堡之变发生了。 这一年,北方瓦剌首领率军南下,明英宗朱祁镇受了宦官王振煽风点火,头脑一热也率兵亲征。 一点作战经验没有的战场小白,加上只算计自己的宦官,明军在土木堡被打得全军覆没,一国之君朱祁镇被俘,随行将士战死了一大半,明朝的精锐几乎被打成负数。 消息传到京城,瞬间朝野大乱,有人提议迁都南京 ,但要是真迁了,北方领土就丢了,大明朝说不定就成了第二个南宋! 在这水深火热之际,于谦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迁都:“京城是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 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稳住局面,他联合一众大臣拥立朱祁钰为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自己任兵部尚书,一手抓起北京防务。 那段日子,于谦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固城墙、招士兵、备粮草、造武器,连城门都亲自设计。 等到俘了大明皇帝自信满满的瓦剌大军兵打到北京城,撞上了于谦精心设计的防务。 于谦亲自上前线,和士兵们同吃同住,誓与京城共存亡。明军将士深受于谦感动,不惜豁出性命去奋勇杀敌,瓦剌军攻了几天,竟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之后明朝援军赶到,直接吓退了瓦剌。 北京保卫战赢了! 于谦凭一己之力将大明王朝从亡国边缘拉了回来,没有让大明成为第二个南宋。成了大明的功臣的于谦也没有居功自傲,反而励精图治,改革军事、吏治,全心全意让百姓安居乐业。明朝慢慢恢复了元气,迎来了史册上的“景泰中兴” 。 但更不可预料的事情接踵而来,这样一位忠臣,却获得了一个凄惨不已的结局。1457年,被软禁多年的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等人的拥簇下,发动 “夺门之变”意图复位。 复位后的朱祁镇,对于谦当初拥立朱祁钰耿耿于怀,加之一旁小人构陷,直接给于谦安了个 “谋逆” 的罪名,判处死刑。 行刑那天,天上下着大雪,长歌当哭,谁都知道,于谦是蒙冤而死的。从 1398 年钱塘啼哭的男婴,到 51 年后力挽狂澜的功臣,于谦真如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般,不仅为大明朝续命200 年,更为后世敬仰。有人说正义不会迟到却会一直缺席,但真正的英雄,永远会留在人民的心中。 参考资料: 《明史》

0 阅读:0
白翠评历史

白翠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