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长春打卡中国战机 双座枭龙战机参加静态展示。随着中巴两国的研发部门对这款战机不断改进,目前枭龙战机已经形成了一个家族,相信未来还有有更多升级型号。空军航空开放活动
双座枭龙首先承担着飞行员机型转换与战术培训的关键任务。巴基斯坦空军现役飞行员从二代机(如歼 - 7P)升级到三代机时,需通过双座枭龙完成飞行习惯重塑与复杂航电系统适应。后舱教员可实时监控前舱学员操作,直接干预飞行参数,例如在模拟空战中通过数据链引导学员完成导弹发射流程。这种 “一对一” 实机训练效率远超模拟器,使巴基斯坦空军培养一名合格枭龙飞行员的周期缩短约 30%。
双座枭龙保留了单座型的完整作战能力,可执行从制空权争夺到防区外打击的多样化任务。其 KLJ-7A 有源相控阵雷达对 RCS=5㎡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 170 公里,配合 PL-15E 远程空空导弹,可在超视距范围内压制印度 “阵风” 等四代半战机。2025 年 4 月,巴基斯坦空军两架双座枭龙在克什米尔空域成功拦截印度四架 “阵风”,后舱武器官通过数据链同时引导 4 枚导弹实施饱和攻击,迫使印机在燃料耗尽前撤退,这一战绩凸显了双座布局在复杂空战中的协同优势。
在对地打击领域,双座枭龙可挂载 CM-400AKG 空射弹道导弹(射程 300 公里,末端速度 4 马赫)、C-802AK 反舰导弹(射程 280 公里)等重型弹药。两名飞行员分工协作,前舱专注规避防空火力,后舱通过光电吊舱进行目标识别与火控解算,使打击精度达到 CEP≤5 米。2023 年巴基斯坦国庆阅兵中,双座枭龙首次公开挂载 CM-400AKG 导弹,向外界展示了其对印度纵深战略目标的威慑能力。
双座枭龙通过先进数据链系统,可成为空中作战体系的核心节点。其搭载的 LINK-17 数据链支持与 ZDK-03 预警机、地面指挥中心的实时信息共享,后舱武器官可整合多源情报,为编队内单座枭龙提供目标分配与战术引导。在模拟对抗中,双座枭龙作为 “忠诚僚机” 指挥 4 架单座型实施 “蜂群战术”,通过分布式雷达组网将探测范围扩大至 300 公里,有效突破敌方防空系统的火力通道。
此外,双座枭龙的电子战能力使其成为压制敌方雷达的利器。其垂尾顶端的电子战天线可对敌方火控雷达实施干扰,配合内装的导弹逼近告警系统,可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保障编队安全。2024 年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采购的双座枭龙通过干扰亚美尼亚 S-300PMU2 防空系统,为己方无人机群创造了空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