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的基本国情是不同的。 俄罗斯不缺粮食,不缺能源,关起门来是可以过日子的,而且它的经济一直一般,普通民众对此没有太大的期待。 但中国不一样,咱们一路发展靠的是开门迎客、拥抱世界,真要把门关起来,那问题就大了。 俄罗斯手里握的是一手资源好牌。他们国土面积差不多是中国的两倍,人口却只有我们的十分之一多一点,地下全是石油、天然气、矿产和森林资源。 这些资源不仅自己用不完,还能大量出口赚钱,能源出口占俄罗斯外汇收入一半以上。 所以他们哪怕面对西方多轮制裁,照样能通过能源贸易稳住经济基本面。老百姓有粮有能源,基本生活保障没问题,心理预期也不高,这就是他们能“关起门来过日子”的底气。 但回头看看中国,咱们走的是另一条路。我们是世界工厂,制造业和对外贸易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咱们原料得进口,石油超过70%靠国外来,铁矿石60%以上也得买别人的。 生产出来的东西又要卖到全球市场,所以中国经济和国际市场是紧紧绑在一起的。 如果学俄罗斯那样关门自守,工厂可能就得停工,货卖不出去,工人就业怎么办?老百姓这些年过惯了越来越好日子,谁还想退回紧巴巴的时代? 这是为什么中国必须保持开放,没得选。 清朝那时候咱们试过闭关锁国,结果大家都清楚,落后挨打的痛中国人记到现在。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一旦关门,很可能再次被世界甩在后面。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风险。中国这几十年之所以能发展起来,正是靠着改革开放、融入世界。 打开门虽然有时候要受点气,比如面对美国打压得想办法周旋,但这也逼出了中国的突破和成长。 还有人总羡慕俄罗斯能硬气反击西方,看起来挺解气。但别忘了,他们能这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手里有能源这张牌,欧洲一时半会儿也离不开他们的天然气。 中国处境不同,邻居多、地缘复杂,沿海经济还特别依赖国际贸易。咱们不能光图一时痛快,得用更聪明的方式化解压力,比如扩大朋友圈、推动合作、坚持多边主义。 中国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不是一句空话,它是基于现实需要的战略选择。 再说说科技和创新。俄罗斯自从苏联解体以后,确实在不少前沿领域落后了,他们现在吃的主要还是老本。 而中国呢,虽然起步晚,但这几十年在5G、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玩命追赶,有些方面甚至已经领跑。 咱们和全球技术、人才交流非常密切,一旦切断联系,创新速度肯定受影响。 这不是能不能的问题,是想不想的问题——中国目标可不是关起门来自嗨,而是要在世界科技舞台占据重要位置。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俄罗斯选择“半封闭”是被逼无奈,如果能开放发展他们也不会主动关门。 中国则是从一开始就认定了开门发展的道路,这是国情决定的、也是历史选择的。咱们不能只看别人似乎活得轻松,就忽略了自己脚下的路。 中国的命运早就和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不是压力,而是机遇。 当前国际形势下,中俄走不同道路反而形成某种互补。 俄罗斯资源充足,中国制造能力强;他们偏内循环,我们坚持外循环。两国在能源、科技甚至金融领域加强合作,比如用本币结算贸易、共建“一带一路”,这些都是抱团取暖、互利共赢的好事。 但合作归合作,底线是清醒——中国不可能学俄罗斯,也没必要学。 最后想说的是,一个国家的命运终究得自己把握。俄罗斯有关门过日的条件,但他们也面临经济结构单一、创新不足的长期困扰。 中国虽然开放之路更辛苦,但带来的发展机会和民生改善是实实在在的。 咱们不怕比较,也不盲目模仿,走适合自己的路才最重要。别忘了,今天中国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是开放带来的成果。 以后的路,咱们还得坚持敞开大门、拥抱世界,继续向前。 参考资料:环球社评:中俄不同开放度对应各自国情——人民网
为什么全球都在囤积黄金?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黄金啊,绝对是未来中产阶级
【5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