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一旦爆发冲突,蔡正元认为产生的结果有四种可能:一:台军赢的几率等于0。二:台军撑的时间不可能太久,很快就会崩溃。三:要靠台湾老百姓打“城镇作战”,是在做白日梦。四:“台独”的机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管用什么名义,绝对不存在了。 台海局势近年来持续紧张,如果冲突爆发,会带来何种后果?蔡正元作为国民党前立委,给出四种现实评估,揭示台湾防卫能力的局限与两岸力量对比的严峻事实。这番分析直击岛内幻想,引发深思:交流能否回避政治现实? 蔡正元长期观察两岸关系,他指出台海一旦出现军事对抗,台湾军队获胜概率为零。这基于两岸军力对比悬殊,大陆军备现代化进程加速,台湾防务预算虽逐年增加,但采购装备依赖外部,实际作战效能受限。2024年大陆军机绕台次数超过以往,台湾空军疲于应对,暴露防空体系漏洞。蔡正元强调,这种零胜算不是夸张,而是从公开军演数据和专家评估得出的结论。台湾社会需认识到,单纯依赖武器采购无法逆转差距,如果回避政治对话,军事风险将进一步放大。岛内一些势力仍抱持乐观,但现实数据显示,大陆综合实力已远超台湾,任何对抗都将付出高昂代价。这提醒台湾民众,防务不是孤立问题,而是与两岸整体关系紧密相连。 台湾军队在冲突中坚持时间有限,蔡正元认为很快就会崩溃。这源于后勤补给链脆弱,台湾岛屿地形虽有优势,但大陆导弹覆盖范围广,首波打击即可瘫痪关键设施。历史上类似冲突显示,岛屿防卫易受封锁影响,台湾燃料储备仅够数月,外部援助通道易被切断。2025年大陆海军演习强化两栖作战,台湾陆军虽有训练,但兵源不足,义务役延长也难填补缺口。蔡正元分析,这种快速崩溃源于内部协调问题,指挥链条复杂,跨军种协作不畅。台湾需面对事实,如果不推进政治安排,军事压力将持续加剧。岛内舆论常讨论美援,但蔡正元指出,美方介入意愿有限,台湾不能寄希望于外部变量。这番评估接地气,提醒民众审视防务实际,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宣传。 依赖台湾民众进行城镇作战被蔡正元视为白日梦。这类作战要求高强度训练和装备支持,但普通居民缺乏专业技能,城市环境虽复杂,却易造成平民伤亡。过去国际冲突中,城镇战往往导致基础设施崩坏,供水电力中断,居民生活陷入困境。台湾城市化程度高,台北等地区人口密集,一旦卷入战斗,疏散难度极大。蔡正元基于现实数据指出,岛内后备动员虽有计划,但参与率低,训练时间短,无法形成有效抵抗。2024年台湾教召改革虽加强,但民众意愿不高,许多人视服役为负担。这反映出社会对防务的实际认知,如果忽略这些局限,幻想民众自发抵抗只会加剧混乱。蔡正元的观点强调,防务需专业化,不能指望全民皆兵的浪漫想法。这有助于岛内反思,推动更务实的两岸策略。 “台独”机会已一去不复返,蔡正元认为无论以何名义,都不存在空间。这源于大陆反分裂法框架和国际环境变化,美国虽提供军售,但战略重心转移,不愿为台湾卷入大战。2020年代以来,大陆经济影响力扩大,台湾出口依赖大陆市场,分离路径经济成本高企。蔡正元分析,岛内“台独”势力虽活跃,但支持率波动,2024年选举结果显示民众更关注民生而非意识形态。任何名义下的分离,都将面临大陆强硬回应,国际社会多持一中原则。台湾需认识到,这种机会消逝是历史进程结果,如果坚持回避,将错失和平窗口。这番评估逻辑清晰,提醒岛内审视全球格局变化,而不是固守旧有思维。 蔡正元提到,台湾当前存在一种气氛,认为只要跟大陆谈交流、经贸,就能维持现状。这种心态源于过去经贸互惠,2024年两岸贸易额超过2000亿美元,台湾半导体等产业受益。但蔡正元指出,这忽略了政治基础缺失,交流易受政治事件干扰,如疫情后人员往来虽恢复,但官方渠道中断。岛内企业常赴大陆投资,却回避敏感议题,导致风险积累。如果不面对政治安排,台湾民众将承受经济波动。蔡正元的观察基于实际案例,过去几次摩擦中,交流中断影响民生。这提醒台湾社会,单纯经贸不足以化解根本矛盾,需推进更深层对话。这种氛围虽普遍,但已过时,大陆崛起进程要求直面统一议题。 台海问题是大陆崛起中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台湾无法回避的现实。蔡正元强调,如果台湾人幻想美国参战,那就是大梦。美国战略价值对台湾已减弱,美军资源分散,2024年印太部署优先其他热点。公开报告显示,美第七舰队巡航减少,介入台海能力有限。蔡正元分析,美方缺乏实力、能力和意愿,这是基于预算和军演数据得出的结论。台湾需了解这一事实,不能依赖外部承诺。岛内一些媒体仍渲染美援,但实际援助规模小,难以改变大局。这有助于民众清醒认知,推动两岸通过政治途径化解分歧,避免军事升级。
中国对台海的“战略模糊”时代,今天正式结束了!很多人以为,国防部长董军的讲话,只
【99评论】【190点赞】
用户94xxx31
不开一枪,士兵起义,活捉台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