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邹市明终于败光了自己多年攒下的心血,当初他一意孤行非要在寸土寸金的黄

青衫栀幽音 2025-09-20 20:52:07

2017年,邹市明终于败光了自己多年攒下的心血,当初他一意孤行非要在寸土寸金的黄浦江开了18000平邹市明体育文化健身中心,以为靠着自己“奥运冠军”的名气就会吸引很多人来,现实却啪啪打脸。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作为中国拳击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名字之一,邹市明的成名之路无疑是励志的,自小体弱多病却凭倔强走上训练场,靠着日复一日的苦练,一步步成为奥运冠军、职业拳王,这样的履历,在任何行业都足以令人肃然起敬,也正因如此,退役之后的邹市明,对人生的第二战场充满信心,他没有选择安逸,而是决心投身创业,期望用自己的光环点亮拳击运动的未来。   2016年,邹市明正式退役,带着多年积累的荣誉和财富,和妻子冉莹颖一起开始筹划新的事业,他们瞄准了健身和体育行业,觉得这是最能延续拳击生涯价值的赛道,冉莹颖既是北大硕士,还是前央视主持人,履历同样耀眼,夫妻俩在资源和能力上的互补,成了他们心中最大的底气,两人一致决定,要把拳击和健身做成高端品牌,既能推广运动,又能满足高净值人群的生活需求。   选址时,邹市明和冉莹颖把目光投向上海最炙手可热的陆家嘴,最终,他们签下了黄浦江边18000平方米的黄金场地,装修、设备采购、人员招聘,一切都按照最高标准执行,场馆内部不仅有国际一流的拳击设备,还有高端健身器械、瑜伽区、SPA、餐饮、休闲吧,甚至设想打造专属会员的社交空间,如此大手笔的投入和配置,让他们坚信,这家健身中心必然会成为行业标杆。   开业当天,邹市明亲自站台,冉莹颖也全程参与,现场星光熠熠,前来观摩的粉丝、白领、健身爱好者络绎不绝,场面喧闹、关注度极高,会员卡的首发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邹市明以为,这只是自己商业征途的起点,可惜,后续的发展远没有预想中顺利。   繁华褪去之后,健身馆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客流下滑,邹市明以为,奥运冠军的名号足够吸引大量客户,事实却并非如此,上海健身行业竞争激烈,连锁健身房遍布各区,消费者对拳击的热情其实有限,大多数人依旧偏爱跑步、瑜伽等大众项目,拳击虽然酷炫,但真正愿意长期投入的用户并不多,高端定位带来的高价会员卡,也劝退了不少潜在客户,5000元以上的年卡价格,在上海也属于顶级水平,对普通白领来说并不友好。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健身行业的运营比想象中更为复杂,邹市明和冉莹颖虽然有明星光环,却没有专业的商业管理经验,设备采购时,曾因为缺乏渠道被供应商“坑”过,买到一批质量不过关的跑步机,场馆运营后,日常管理、课程安排、会员维护都需要大量精细的服务和团队协作,邹市明习惯了拳台上的自律和拼搏,却不熟悉健身行业对服务细节的极致要求,冉莹颖虽然勤勉,但同时要兼顾家庭和事业,分身乏术,夫妻两人亲力亲为,事无巨细,忙得焦头烂额,却依旧无法扭转场馆人气不断下滑的局面。   与此同时,运营成本像无底洞一样吞噬着他们的积蓄,高达数百万元的月租,几十位员工的工资,进口设备的维护、能耗、保险,各项支出节节攀升,收入却远远无法覆盖这些开销,为了维持场馆运转,邹市明不得不变卖北京、上海、遵义、美国的多套房产,甚至连冉莹颖珍藏的首饰、包袋也被拿去变现,昔日的冠军之家,不得不搬到上海郊区的小公寓,生活品质大幅下降。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健身行业雪上加霜,健身房被迫停业,会员流失严重,复工后消费需求恢复缓慢,原本就岌岌可危的经营状况彻底崩盘,邹市明一度尝试复出打表演赛,希望用曝光带动人气;冉莹颖则转型做自媒体,甚至去学习工商管理课程,试图补上商业知识的短板,但这些努力终究难以扭转大势,2022年,耗费巨大财力心力的健身中心最终关门,七年创业之路以亏损数亿元收场。   健身馆倒闭后,家庭经济压力陡增,夫妻二人甚至因为钱的事情发生过争执,婚姻关系一度紧张,外界的质疑和媒体的聚焦让他们备感压力,更棘手的是,场馆关闭后,员工工资和社保问题引发的纠纷,也让他们不得不面对法律程序,曾经令人艳羡的明星夫妇,如今也要为生活琐事和债务奔波。   信息来源:上游新闻——邹市明承认“创业失败”,他的投资问题究竟出在哪?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青衫栀幽音

青衫栀幽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