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世界都在赌中国和美国究竟谁先撑不住,现在的情况是中国有货,美国有钱,可美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9-20 22:26:12

眼下,全世界都在赌中国和美国究竟谁先撑不住,现在的情况是中国有货,美国有钱,可美国的钱买不到中国的货,中国的货也卖不出去,赚不了钱。 美国想用关税大棒把中国制造挡在门外,算盘打得噼啪响,可结果却成了给自己老百姓添堵。 2025年他们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最高飙到145%,从钢铁铝制品到家电、家具,甚至连含钢铝包装的化妆品和牛奶都没放过。 本以为这样能把订单赶到东南亚,没想到沃尔玛货架上60%的中国商品面临断货,换上的东南亚货价格涨了不少,质量还没谱。 就像越南虽然接了不少纺织订单,中国企业在那投了200多亿美元建工厂,可当地物流成本高、电力还不稳定,生产的衣服要么尺寸跑偏,要么线头乱飞。 耐克把51%的鞋类产能放越南,结果不得不派人常驻监工,就这还常收到美国超市的投诉,说鞋子开胶问题比以前多了三成。 这关税就像给美国老百姓加了个税,美国家庭年均支出硬生生多了3800美元,低收入群体更惨,买双运动鞋都得比以前多花几十刀。 有意思的是,美国企业自己也没捞着好,他们对钢铝中间产品加税,结果汽车、家电的零部件成本涨上天,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教授算过账,受关税影响的产品价格从1900亿美元涨到3200亿美元。 那些喊着要供应链离开中国的大企业发现,真要转出去没那么容易,有个美国公司设计了款器官运输箱,找以色列供应商说要三年才能做出来,结果中国工厂三个月就交货了,还把成本压下来不少。 中小企业更别提了,组装个设备全靠中国四五家工厂供货,只能一边给产品涨价,一边低声下气跟中国供应商说"单子不撤,慢慢发就行"。 中国货可没闲着,美国市场的门关小了,转头就把货卖到了更广阔的天地,2025年上半年对东盟出口3225亿美元,比对美出口还多1000多亿,东盟早就成了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雅迪电动车在越南建了研发中心和工厂,专门针对当地炎热气候设计带自动制冰功能的车型,2025年上半年光无锡锡山区的电动车出口就增长19.5%,卖到1.9亿美元。 海尔在东南亚的冰箱卖得更火,针对当地饮食习惯做的大冷藏区设计,让它在东南亚冰箱市场坐上了头把交椅,整个东南亚市场收入增长18%还多。 这些企业不光卖货,还在当地建海外仓、搞售后网络,就像日本本田当年在东南亚布局那样,把整个产业链都扎下去了。 中东欧那边更是热闹,2025年前四个月中国对中东欧出口增长10.7%,光汽车及零部件就卖了878亿多元。 比亚迪、蔚来在匈牙利建了汽车工厂,宁德时代也把电池厂搬过去,现在匈牙利都成了全球第二大电动汽车生产国。 这背后是匈塞铁路、克罗地亚跨海大桥这些基建项目铺路,中欧班列跑起来后,郑州到布达佩斯的物流效率提升30%多,把汽车零件送过去组装再卖欧洲,比从美国进货还方便。 在非洲和拉美,中国货的增速也不含糊,非洲21%、拉美7%的增长,尤其是比亚迪在巴西,2025年销量增速超过300%,当地记者参观工厂后直说"想把车开回家"。 美国这边还在纠结供应链问题,中国工程师已经在帮他们优化设计了,有家美国电解槽公司画的零件图,钢板厚到6.5毫米,中国工程师一看就笑了,改成4.2毫米照样能用,成本省了三成还多。 这就是中国制造的底气,不光能生产,还能解决实际问题,波音飞机一万多架都用中国零部件,特斯拉40%的电池供应商是中国企业,就算苹果把组装厂迁去印度,核心零件还得从中国运过去。 美国想建个类似中国的制造业生态系统,专家说没几十年根本不行,可中国企业这几年已经在全球建了35个工业园、163个制造中心,从东南亚到中东非,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中国制造的影子。 说到底,美国这关税大棒没打疼中国,反倒帮中国货打开了新天地,以前可能还盯着美国市场,现在东盟、中东欧、非洲、拉美到处开花。 沃尔玛货架上少了的中国锅碗瓢盆,转头就出现在雅加达的超市和布达佩斯的商场里,美国老百姓多花的那些钱,成了中国企业开拓新市场的启动资金,这种"西方不亮东方亮"的格局,恐怕是当初拍板加税时没料到的。 现在中国对东盟出口的电动车、家电,对中东欧出口的汽车零件,对拉美的新能源汽车,都是在给全球市场"补货",只是这次不再单靠美国消费者买单了。 当越南工厂还在为电力不足发愁时,中国企业已经把光伏电站建到了非洲,一边卖电动车,一边建充电桩,这种全产业链输出的能力,可不是靠关税就能挡得住的。

0 阅读:7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