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已经发现,俄罗斯虽然可以大规模空袭乌克兰所有的军事目标,工业基地,但是最后根本无法改变俄罗斯和乌克兰对峙的局面。 9 月 20 号那晚上,俄军一口气打出去 40 枚导弹和 580 架无人机,黑压压的一片扑向乌克兰各地。结果呢?乌克兰的防空火力加上刚到手的 F-16 战机,硬是拦下了 552 架无人机和 31 枚导弹。虽说还有漏网之鱼造成伤亡,但这种规模的空袭连让乌军后退半步都做不到。 问题的根子早就明摆着。俄罗斯炸得再凶,乌克兰军队手里的家伙事儿照样能源源不断补上。泽连斯基 17 号刚宣布,北约通过 "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 送来的首批 10 亿美元军援已经在路上了,里面光 "爱国者" 导弹和海马斯火箭炮就够乌军撑一阵子。 这还不算完,到 10 月这批援助金额要涨到 35 亿多美元,全是美国武器、欧洲买单的模式。普京这边炸掉一座军工厂,北约那边立马就能补上十车皮的装备,这种消耗战俄罗斯耗得起吗? 更让俄罗斯头疼的是北约这套 "输血系统"。美国 7 月推出的 "重新武装乌克兰" 计划虽然被法国、意大利几个国家怼了,但架不住有人愿意掏钱。波兰就提议用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买美国武器,等于拿俄罗斯的钱给乌克兰递刀子。 这种操作让俄军的空袭成了白费力气,炸得越狠,西方援助来得越勤快。泽连斯基心里门儿清,所以才敢在援助一拖延就急眼,又是呼吁又是施压,生怕断了这条生命线。 乌克兰自己的军工产能?说出来可能没人信。泽连斯基 earlier 吹嘘 2024 年 30% 的装备是国产的,还号称一年造 150 万架无人机。 但明眼人都知道,真正能跟俄军坦克对轰的重型装备,全靠北约送。所谓的国产武器里,大多是改装的无人机和轻武器,真要论坦克、导弹这些大家伙,乌克兰的工厂早就被俄军炸得七零八落了。 那些吹嘘的无人机产能,背后全是德国莱茵金属、美国航空环境这些西方公司在乌设厂撑场面。 泽连斯基今年 5 月在采访里急得直跺脚,说前线局势是 "最困难的时候",抱怨盟友的决定总是慢半拍。他甚至异想天开让北约国家直接派战机拦截俄军导弹,这话听着是真慌了。 可转头就有 10 亿美元军援到账,这种 "哭穷就给钱" 的模式,让乌克兰根本没必要费心搞自主生产。反正炸坏多少装备,西方都能补上,自己掏钱搞军工反而不划算。 俄罗斯这边也不是没下血本。北约秘书长吕特都承认,俄罗斯三个月造的炮弹比北约一年都多。可问题在于,俄罗斯炸的是工厂,北约补的是成品武器,这根本不是一个赛道的较量。 俄军飞行员冒着风险炸掉一个零件厂,美国运输机第二天就能送来一整个营的装备,这种仗怎么打?普京大概也琢磨过来了,单纯的火力优势在现代战争里,早就抵不过体系化的援助网络。 更讽刺的是乌克兰所谓的 "军工奇迹"。基辅经济学院说国防工业融资超 5000 万美元,可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没人提。 2022 年 GDP 暴跌 28.8%,全靠国际援助吊着一口气。这种靠战争催出来的畸形产业,离开西方输血撑不过三个月。 但只要北约还愿意掏钱,泽连斯基就敢接着耗,反正流血的是乌克兰士兵,花钱的是欧洲国家,他自己稳坐总统府吆喝几句就行。 普京现在面临的尴尬处境很明显。空袭能逞一时之快,却动摇不了北约的援助决心。俄罗斯的炮弹造得再多,也赶不上美国国会批条子的速度。 泽连斯基骂归骂,转头就能拿到 "爱国者" 导弹,这种对比足够说明问题了。俄军的空袭越猛烈,反而越能给北约递上继续援助的理由,形成一个解不开的死循环。 说到底,现代战争早就不是比谁炸得狠了。普京可能终于意识到,面对北约编织的援助网络,俄罗斯的导弹再多也打不赢这场消耗战。 泽连斯基吃透了西方的心理,把 "悲情牌" 打得出神入化。这边俄军刚炸完一座工厂,那边泽连斯基的求助电话就打到了白宫,转头援助就到账。这种仗打下去,俄罗斯就算把乌克兰炸成废墟,也改变不了对峙的僵局。
泽连斯基这下慌了,欧洲援乌大军集结,26国联合部队准备开赴乌克兰。没想到,普京仅
【25评论】【4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