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方红一号至今都没有坠入大气层?很简单,因为当初把东方红一号发射出去的时候

小胖胖说科技 2025-09-24 14:50:34

为什么东方红一号至今都没有坠入大气层?很简单,因为当初把东方红一号发射出去的时候,就没想过让它回来。

说起东方红一号,这颗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现在已经在太空飘了55年,很多人都好奇,它怎么还没掉下来?其实答案藏在它的出生故事里。

回想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刚起步搞航天,那时候全球就苏联和美国玩得转卫星,我们国家决定也追上去。

1958年,美国的探险者1号上天了,苏联的斯普特尼克1号更早一步,我们一看,不能落后太多,就组建了581小组,专门琢磨怎么把卫星送上去。

可那年头,条件苦啊,技术封锁得死死的,美西方国家不给任何帮忙,我们全靠自己摸索。

小组一开始就定下高标准,不光要上天,还得让全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东方红一号的设计目标简单粗暴: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

啥意思呢?就是火箭得把它射上去,地面站得锁定它,卫星得播出《东方红》乐曲,让人肉眼能瞅见它闪光。

卫星本体是个直径1米的72面球体,重173公斤,这重量可不小,比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头颗卫星加起来还沉,表面用铝合金包着,能抗太空辐射和极端温度。

里面装了银锌电池供电,本来计划工作20天,结果实际干了28天,超额完成任务。

研发过程像打游击战。1965年项目正式上马,可没多久文化大革命来了,科学家们躲在角落里干活。

钱学森当院长,孙家栋领着18个年轻人组队,这帮人后来叫“航天十八勇士”,他们没日没夜算参数,那时候没电脑,靠算盘一颗颗敲,轨道数据一组就耗三天,确保零误差。

测试时借海军鱼雷库,零下几十度,裹棉袄进去记录数据,出来嘴唇都紫了,组装卫星也没专业台子,工人肩扛手扶,用小锤敲铆钉,没人喊累。

资金紧巴巴,国家咬牙挤出2亿多,全国上千专家齐上阵,硬是把不可能变可能。

终于1970年4月24日晚,酒泉基地,长征一号火箭点火,东方红一号冲上天,21时35分发射,10分钟后入轨,近地点441公里,远地点2286公里,倾角68.42度,每114分钟绕地球一圈,卫星目录号04382,国际标识1970-034A。

刚上天,它就放起《东方红》,全球都能收听到,肉眼可见它一闪一闪,像颗亮星,那一刻,基地人哭成一片,全国沸腾了,中国成了第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国际地位蹭蹭涨。

为啥它到现在还没掉?关键在轨道选得聪明。高轨道大气稀薄,阻力几乎忽略,卫星衰减超慢。

专家说,它每天绕地球13圈,55年轨道高度只降10公里左右,现在近地点还保持在420到430公里,远地点2000多公里,要是没意外撞击,比如小陨石,它还能飞几百年。

相比之下,苏联斯普特尼克1号只撑3个月,就在轨烧毁了,美国探险者1号轨道低,12年后栽进太平洋。

法国和日本的首卫星寿命也短,我们这颗却成了太空长寿星,轨道倾角设计巧妙,利用地球磁场和太阳压力微调,避免快速衰减,这点连美苏都没想到。

东方红一号不光是技术验证,还带了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的仪器,数据传回地面,帮我们积累经验。

后来,中国航天突飞猛进,从返回式卫星到同步通信卫星,再到天宫空间站,全靠这第一步打基础。

孙家栋后来主持45颗卫星,2019年拿了共和国勋章,他说东方红一号是起点,凝聚了老一辈心血、现在它静静绕着地球转,像个守护者,看着中国从航天小白变大国。

简单说,东方红一号的传奇,就在于那份不求回报的远见。它上天时,就注定长久陪伴我们,象征中国航天永不坠落的精神。

0 阅读:10
小胖胖说科技

小胖胖说科技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