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史可说:“当年,我在瑞士生下大儿子,我的洋婆婆就只来看了我一次,还前呼后拥的牵着几条大狗,告诉我,我没义务帮我的孩子再带孩子,溜达了一圈,完了就走了。” 一口气读完这句话,不少人下意识会皱眉:这婆婆也太冷漠了吧?可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 要是你站在她的角度看,或许就不是“冷漠”两个字能概括的了,史可这段跨国婚姻背后的故事,说穿了,就是两个世界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正面撞车。 史可在瑞士生下大儿子的时候,正处于人生一个非常微妙的节点,她期待的,是中国家庭里的“月子团建”,老公、婆婆、亲戚朋友轮番上阵,给你煲汤、抱娃、洗尿布。 但现实给她的,是一只手提婴儿用品、另一只手牵着两三条大狗的洋婆婆,象征性地“巡逻”一圈后,就扭头走人了。 听上去像是段子吧?可这恰恰是西方社会的一种“常态”,在他们眼里,孩子成年后就该自己负责一切,父母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你生娃是你的人生选择,不是他们的“连带义务”,于是,史可的婆婆不仅没留下来照顾坐月子的儿媳妇,反而像是在说:“干嘛这么大阵仗?你不是成年人吗?” 这种“冷”不是情感缺席,而是文化上的“各归各位”,她婆婆没帮忙带孙子,但也没来指手画脚,不插手、不挑剔、不操心。 站在东方语境里,很多人觉得这叫“不负责任”,可在西方,这叫“尊重界限”。 史可和瑞士丈夫克里斯蒂昂的恋爱故事,说起来像电影,地中海游轮偶遇,一见钟情,男方写情感分析报告、跨国追爱、半年闪婚。 这种剧情,搁在国产偶像剧里大概率被网友吐槽“悬浮”,但史可真就这么走了一遭,可浪漫归浪漫,婚后生活却不是童话。 她去了瑞士,语言不通、饮食不习惯,连生孩子这事都成了文化冲突的导火索,她在医院刚生完孩子,护士催她起来洗澡跳操,饭菜都是冷的、冰的,连温水都难求,别人眼里是科学坐月子,她眼里是“怎么没人疼我”。 她的丈夫克里斯蒂昂,在这段时间也有点“懵”:他不理解中国的坐月子,更不懂为什么妻子需要那么多家庭支持。 他是爱她的,但他有他的“脚本”,一个成年人生了孩子,就该自己搞定,而史可的“剧本”里,生娃是个值得庆祝的大事,全家人都该围着转。 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剧本不一样”,你说的是中文,他听的是荷兰语,中间还夹着文化延迟。 很多人觉得跨国婚姻的难处是语言、距离,其实最难的是“认知断层”,一个“亲情绑定”的社会遇上一个“个人独立”的体系,中间要跨的,不是语言关,是价值观的高墙。 史可不是没崩溃过,她在瑞士的那段时间,孤独到几乎怀疑人生。可真正让她能坚持下来的,不是她“忍住了”,而是她换了个角度看问题。 她开始发现,“不帮忙”也未必是坏事,婆婆从不过问她和丈夫的矛盾,不干涉家务安排,不插手孩子教育,反而让她在家庭中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她的丈夫也不是“甩手掌柜”,2002年左右,为了支持她的事业,他辞掉瑞士的高薪工作,陪她回北京生活。 2008年小儿子出生,史可的妈妈来了,做饭带娃一手包办,而瑞士婆婆则是在孩子两岁后才来看看,顺便旅游,这种“客串式探访”,在西方是常态,在东方却显得“太潇洒”。 她开始理解,这种家庭关系的“看似冷漠”,其实藏着不干预、不掌控、不期待的自由,她甚至感慨:“虽然他们不帮带孩子,但我们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也许正因为各自独立,才有了彼此尊重,史可的婚姻,走过二十多年,没有靠“谁改变谁”,而是靠“互相理解”。 她开始接受“西方婆婆不带娃”的常识,他也学着理解“坐月子”的仪式感。两人都不完美,但都愿意为对方跨一步。 她说:“婚姻不是两个人的结合,是两种文化的谈判。”这句话说得不文艺,却特别实在,说到底,婚姻不是“爱你有多深”,而是“我们能不能一起把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处理好”。 史可和克里斯蒂昂的故事,不是“跨国婚姻有多甜”,也不是“中外结合多难搞”,而是告诉你:每一段看起来“浪漫”的背后,都藏着一堆“鸡毛蒜皮”的磨合。 而那些能走下去的,不是因为彼此完美,而是因为愿意听对方讲完一句话,愿意理解那句“我不帮你带孩子”背后的文化逻辑。 她的经历不是特例,而是现实的一角,在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异国婚姻、跨文化家庭,这不是“高大上”的体验,而是“你吃米饭我吃面”的真实日常。 能不能平稳过日子,不看语言有多流利,不看恋爱有多浪漫,而是看你有没有耐心去理解一个完全不同的人。 史可的故事,不是一段浪漫的跨国恋,而是一场跨文化的生活实验,婚姻从来都是谈判桌,不是童话城堡,谁能坐得住、聊得下去、愿意听懂“不同”的语言,谁就能把这日子过下去。
哪有什么真正的中立,自欺欺人而已[6]
【36评论】【10点赞】
用户18xxx27
自己喜欢做忝狗怪不了别人!
没有爱就没有伤害
中国婆婆这样,女人得疯了
火山 回复 09-26 10:34
她是个例贴的货,疯什么疯,给谁疯?
用户10xxx77 回复 09-26 09:50
确实贴钱,但真到老了病了最后那段时间,也真的能耗光所有积蓄,不仅是钱还有人,要人伺候照顾吧这个谁来?有些人一卧床就是十来年,不说这个就是卧床三个月也是要人照顾的吧;我看到我身边认识的走了的老人基本都要在最后需要子女照顾几个月,当然也有突然走的,但两个都突然走就不可能了吧;所以父母最终肯定很需要子女支持照顾的;但这点在西方没有,他们养小的时候法律规定必须养,你不养或者养不好直接就可能孩子被送走了;而养老没有要子女养老这个项,所以他们子女成年后不再管子女家庭是利益最大化的,西方卧床老人也几乎不存在,因为没人照顾一旦失去自我管理能力就只能等死;所以才有东西方父辈对待子辈的不同,这本质还是交换,没有什么是凭空而来的。
莊天涯
这是准备回来捞金的节奏?
香菇爱吃鱼丸
这些女人一嫁国外就变贤淑良母,住茅厕都觉得高大上
常叹此身非我有
一天到晚东西文化差异——可我看到的美国人带孙子的跟中国没啥两样,还看过德国祖父母抱怨儿子在假期总把孙子放爷爷奶奶家
iscking 回复 09-26 10:33
新教徒好像不太喜欢家族关系太过亲密。天主教徒相对传统一点
鉴山沮水
东西方文化差异而已!相应的,父母年老后子女承担的养老责任也有限。一句话,谁不欠谁,相互轻松;中国家庭,相互有着无限的责任,相互辛苦,但这就是中国,几干年如此,我们从骨子里都接受适应了
iscking 回复 09-26 10:35
不是,看历史的。地中海区域南欧很多地方家族观念就和东方传统差不多
不看回复
她要是在国内能骂她婆婆一辈子,但只要到了国外,都老实了不说,还会主动给人家找补,贱不贱啊。
九斤老太
接受异国婚姻就要接受异国风俗习惯。
赵澧滨
施何种肥?屎可。
用户10xxx35
还有一条没说,外国人也不养老,都是仰赖他们的福利保障体系,但是这一套养老福利体系貌似要崩盘了,哦吼
用户87xxx46
不好看。
字典是我家的
既然嫁出去了,为什么还回北京?你是来秀优越感的吗?
用户10xxx96 回复 09-26 11:37
你老婆嫁给你不回娘家吗?
用户18xxx42
听说瑞士的钱掉在地上都没人捡,嫁到那里天天去捡钱就行了
红鲱鱼
国外的婆婆这么做,那是“界限分明”“尊重”,那是“文化不同”;国内婆婆这么做,那就是冷漠、自私,那是月子仇,要记一辈子的。
若若同 回复 09-25 20:29
国内的婆婆也不用她以后管啊?人家国外可不用养老。
Hss 回复 若若同 09-26 04:31
以后国内给婆婆养老也就是一个笑话,我是60后,身边所有认识的同龄人都没有要子女养老的想法,想得开的退休后就已经自己去养老院养老了(好几位同学都买了太保的康养保险,住进了康养社区),想不开的都说自己还能动时就在家养老,动不动了再去养老院。
小贺
洋婆婆说的也没错,只是中国社会双职工和幼教机构短缺,才不得不让老人帮忙带孩子,否则,只能有一个人在家不能工作,但一个人的收入有很难支撑一个家庭的开支,按理说自己的孩子自己管,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存在社会性障碍,没办法。
用户10xxx35
还有一条没说,外国人也不养来,都是仰赖他们的福利保障体系,但是这一套养老福利体系貌似要崩盘了,哦吼
用户10xxx98 回复 09-26 09:41
貌似崩了那么多年还是老样子,气死你!
悟空
因为外国人也不指望子女给他们养老,只是死了后通知他们来分遗产[捂脸哭]
黄海龄
屁!人家是看不起你!欧洲家庭观念也很重!
Leco
这货不是金星吗?又改名了?
下雪天 回复 09-25 14:44
你在开玩笑吗
星辰大海 回复 09-25 16:40
还别说,两人确实有点像[哭笑不得]
杜宏斌
老外长的也不怎么样
用户16xxx51
婆婆本就没有义务为你带孩子,这也没什么可报怨的,中国婴婆为你带孩子,一是传统,二就是贱!
用户10xxx06
中国坐月子是理智的,刚生产的女人身体和心里都是最脆弱最虚弱的时候,有人照顾才能尽快恢复。外国女人老的早,和不坐月子没人帮忙全要产妇自己硬抗,恢复不好有很大关系。
用户10xxx12
洋婆婆这样做就是正常,土婆婆这样做得被她喷死!
用户10xxx07
自己向往的欧洲,自己不能吐槽!苦水只有咽下去!你自己选的外国丈夫,内心需要你强大!别回来,毒害青年人!再过两年谁还知道史可是谁呀!你已经被历史淹没了![捂脸哭][大笑][哭着笑]
用户10xxx83
国情不一样,你生孩子是你自己的事,你选择怎样的生活也是你自己的事,老人不会插手的,外国老人没有催婚催生的,你有事你自己解决,但是人老了也从不需要儿女来照顾和出钱,界线分明。
雨映寒空
我与家婆还是住在一起的呢,人家一样不帮忙,还指手划脚。美其名曰,小的自己要独立,老人指导小的,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用户10xxx99
还有重要的一点:史可结婚时公婆给他们买房(建房)买车吗?中国的公婆必须做这些,否则就被指责为不顾孩子的家长。
随缘
结果是接受了婆婆不给她带孩子,不接受你能如何?人家可不尿你。
alhuy
崇洋媚外
温柔一刀
有几张图怎么有点看着像金星呢?
用户10xxx72
若果是中国婆婆 就该骂婆婆老不死的了!
天天
和文化没关系就是不待见
用户10xxx98
不帮你带不是很正常的吗?国内帮子女带都惯出来毛病了,有人不带反而觉得不正常!
晴方好
一代还一代也没错
用户10xxx72
死到外国多好!回来干嘛呢?
用户10xxx38
活该,嫁鬼佬应有此劫
拔总
唉!史可居然也嫁了外国佬,还好婚姻没有一地鸡毛。
用户10xxx08
本来就是年轻夫妇自己的事
用户14xxx96
基础是有钱,被迫妥协而已
严冬
史可是个婊子还想立牌坊。
alan
你再和老外提彩礼车房直接给你诈骗罪送监狱
龙王扛着金箍棒
要是中国婆婆,你们信不信她会写小作文开喷!
大海
自己选择的路,自己走!
用户10xxx33
去了国外就不要回来生活,大家安好
用户10xxx95
很想说说 国内就一定是老人围着带孙照顾月子啥的?我生孩子的时候婆家也不管更不会来带,当然了可能是因为我生的是女儿。。。
用户10xxx86
你没有告诉我,瑞士年轻人也没有赡养父母的责任的。
心里有阳光
中国的公婆,有些帮不上忙,却什么都要管,男的还都听,那才是糟心日子
用户10xxx83
活该!14亿中国人不嫁,送给外国人糟蹋。
盘整
史可是那个年代可以和巩俐争一下的女演员。
鱼龙舞
练剑的女人。
用户14xxx64
别回来
梓崕
要是中国婆婆,不知道怎么添油加醋开喷呢
用户86xxx44
各国的意识形态不同,中国的一代一代带儿子、孙子。累死也感幸福,外国人一代是一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己生的孩子自己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国度都是这样。所以啃老的年轻人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