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的3月15日,解放军驻黑龙江佳木斯市的23军67师200团重炮连的战士们用驾着三匹马拉炮车去野外训练。此时,一匹马突然受惊,拉着一辆炮车失去控制,冲向人群。在不远处的路边,有6个孩子正在公路上玩耍,惊马直接朝着他们的方向跑过去了。孩子们哪见过这阵势,瞬间就都被吓懵了。 说起刘英俊这个人,得从他的出生说起。他1945年出生在长春市东郊八里堡一个破砖窑边上,那地方条件差,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靠着点农活勉强过日子。刘英俊从小就显露出勤快的一面,小学时候就是学校里的优秀少先队员,学习认真,还爱帮同学干活,捡到东西从来不藏着掖着,直接还给失主。1960年他考上长春市第十八中学,那时候学校条件一般,他每天早起背书,课余还帮老师整理东西,日子过得踏实。 转眼到了1962年,刘英俊17岁,家里是独生子,亲戚朋友都劝他别去参军,说家里需要人手。可他铁了心,在入伍申请书上写得清清楚楚,说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青春也值当。部队把他分到黑龙江佳木斯,进了23军67师200团重炮连。从那以后,他就把雷锋当成标杆,入伍第二年就响应号召,立志当个雷锋式的好兵。日记里他写过,雷锋能做到的事,他也能,献给党的事业,死得值。 在部队里,刘英俊不是光说不练的那种人。他当上连队的业余修理工,桌椅坏了、门窗松了,他二话不说就上手修,工具箱里总备着锤子螺丝刀。 一次住院,他自己是病人,还主动帮重病号端水送饭,扫地刷痰盂,医护都夸他。出差路上,他成了义务勤务员,见老人小孩过马路就上前扶一把,急事帮着办。驻地附近有个小学,他每周去当校外辅导员,讲革命故事,用省下来的津贴买书给孩子们看。去农村生产队帮忙时,他帮老两口挑水劈柴,还挖了个菜窖,干完活扭头就走,不留名。四年下来,他受过营连嘉奖六次,1965年还评上五好战士。这些事加起来,让他成了大家眼里的好样板。 1966年3月15日那天,重炮连去郊外训练,三辆炮车由马拉着,战士们跟着走。刘英俊负责一辆车的缰绳。走到公路汽车站附近,人多车杂,速度放慢了点。突然,一辆汽车喇叭响,辕马受惊,掉头就跑,带着炮车直冲人群。前面不远,六个孩子正玩着,吓得动弹不得。眼看要出大事,刘英俊冲上前,用肩顶住马脖子,硬是把马拐到路边小道上。战友喊他松手,他没理,继续缠紧缰绳拉。马前蹄腾空,他抬脚踢马后腿,马车翻了,孩子得救,他却被压在下面。群众抬他去职工医院,路上很多人要献血,可伤太重,抢救没用,他21岁就没了。 这事一出,部队党委马上追认他为党员,记一等功。总政治部向全军号召学习他。中央军委给他“人民的好儿子”称号。1967年,邮政发了《毛主席的好战士——刘英俊》纪念邮票。佳木斯建了刘英俊烈士陵墓,长春革命烈士纪念馆设了他的事迹室。家乡二道区把八里堡改成英俊社区,还设了英俊镇,原来的十八中学成了英俊中学,开学第一天叫英俊日,学生们重温他的故事。社区和学校这些年办了不少活动,党员群众去展馆参观,祭扫墓地,传承那股舍己为人的劲头。刘英俊后来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还是最美奋斗者,长春人一提他,就觉得是自家骄傲。 被救的六个孩子里,有四个为了感谢,改了名字,带上“英俊”的影子:刘继英、赵继英、赵英俊、赵俊。这些孩子长大后,各有各的路。其中一个叫曹文河的,十几年后参了军,分到刘英俊原来的连队,当上班长,退役后做医疗器械生意。另一个也参军,下岗后经商,日子过得稳当。他们偶尔聚聚,聊起那年的事,总说刘英俊给他们留下的影响大,活人得对得起这份恩。 刘英俊家里,父母刘天禄和朱秀兰听到消息,痛得不行。作为独子,他的走让家散了架。朱秀兰后来从弟弟家过继来个儿子,叫刘建华,1970年代带到长春,帮他安排工作进厂,当钳工,还操办婚事,转正式工。起初还好,可后来关系闹僵了。1971年,刘建华为点粮食事和刘天禄吵,朱秀兰劝,被顶撞,刘天禄气得把他们一家送回山东。刘建华又回来,但冷淡。80年代,他要君子兰赔钱,刘天禄给了。几次为刘英俊遗像的事争,刘建华想拿走,朱秀兰不让,孙子孙女也掺和,关系越来越差。孙女仗着身份在部队请假被劝,孙子结婚朱秀兰出房钱办酒,生孩子还伺候月子,可他们不领情,屋子乱扔东西,朱秀兰忍无可忍,把人赶出门。 刘天禄1999年得老年痴呆,刘建华一家趁机要钱。朱秀兰发现刘建华打保姆,担心财产,刘江鹏砸门拉闸,闹了七小时,邻居报警,他们还嚣张。报纸报道了,刘建华告侵犯名誉。11月15日,朱秀兰告上法庭,法院判断绝关系,两天后他们回山东。朱秀兰说,养儿防老这想法,可能不对头。这事闹得家破,朱秀兰2009年走时,那六个孩子中的四个,加上其他两个,全来灵前鞠躬,哭着送她。
1966年的3月15日,解放军驻黑龙江佳木斯市的23军67师200团重炮连的战士
运赛过去
2025-09-24 19:44:54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