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大家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因为10月1日起,咱们中国要正式实施新的K签证政策了,目标很明确,就是吸引全球高端人才。 巧的是,这边政策公布之前,那边美国H-1B签证费刚涨到10万美元(9月21日已经生效)。先说说具体情况。 美国的H-1B本来是吸引国际人才的,但现在费用涨得离谱,硅谷的初创公司急得不行。印度留学生更夸张,为了赶在K签证实施前入境,机票价格24小时翻了倍,有人甚至花8000美元改签。 白宫总说“雇美国人”,可企业不干了:10万美元够在国内招三个不错的AI硕士了,这不是把人才往外推吗? 再看咱们的K签证,专门给30岁以下的STEM领域(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人才准备的。不用国内雇主担保,有名校学历或者科研经历就能申请,停留时间和入境次数也很灵活。 这政策一出来,好多人说“时机选得好”。这些年咱们科技、产业还有生活便利度都在往上走,自然有底气吸引人才。 要说为啥这时候推出,我觉得有三个实在的优势。第一是产业配套全,比如深圳的AI园区给顶尖团队上亿补贴,杭州承诺十年免租公寓,企业也愿意砸钱搞“天才计划”,人才来了不愁没平台。 第二是政策接地气,不像美国H-1B得抽签碰运气,咱们这门槛更实在。比如说印度理工的小王,带个专利就能来杭州搞自动驾驶,还能顺便做点小生意。 第三是长期投入稳,咱们科研经费占GDP比例一直在涨,去年清华AI领域就发了2000多篇顶会论文,连德国猎头都来挖人了。 其实人才流动就像水,哪儿环境好就往哪儿流。美国现在高费用、高门槛,咱们这儿给平台、给机会,自然有人愿意来。 我倒是觉得,这政策不光是“抢人”,更是给人才搭舞台。咱们自己发展好了,自然能留住人、吸引人。以后说不定能看到更多国际人才在这儿扎根,把技术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 我为什么说要有心理准备?因为这是一把双刃剑,对与国内人才来说,外国人才到来中国,竞争对手多,国内人才压力就大了,所以必须要有心理准备,面对更多的压力。#美国H1B签证# #美国h1b签证# #美国l签证# #k字签证# #中国K字签证# #美国b2签证# #中国签证# #签证#
德德一穆斯林移民面对记者说:他有两个妻子,生育了6个孩子,现在住在一栋免费的房
【177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