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分分钟让中国断网?全球仅13台根服务器,美国独占10台,中国却一台都没有,一旦爆发冲突,美国对服务器动 “手脚”,我国将面临怎样的危机? 根服务器,简单讲,就是互联网的“地址簿总目录”,管着全球顶级域名的解析,比如.com、.cn这些后缀的指向。要上网,就得先问它“这个网站在哪儿”。全球IPv4协议下,确实就13台逻辑根服务器,用A到M字母标着。其中A根主服务器在美国弗吉尼亚,B根在加州,C到I也全在美国地盘,J根在美国,K根部分在美国,L根镜像全球散布,M根在日本。算下来,美国机构运营的占了10个,剩下那仨,一个在瑞典,一个英国,一个日本。 早年间,这布局让不少人捏把汗,因为中国流量大,查询请求得跨洋过海去美国服务器那儿转一圈,延迟高,还容易被卡脖子。 可这13台也不是铁板一块。它们是逻辑上的,物理上早分散到上千个镜像节点了,中国境内就有不少L根的镜像,藏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机房里。举个例子,青海西宁有个L根镜像集群,去年刚建好,亚洲最大级别,解析速度能到78%。 就算美国那边真想动手脚,国内流量也能就地解决大半,不用全靠远端。早些年,中国网民上网高峰期,加载个网页得等好几秒,那叫一个磨人。现在呢?多亏这些镜像,延迟降到毫秒级,基本感觉不到。 这根服务器的把控权,本质上是美国在互联网治理上占了先机。从上世纪80年代,ARPANET那会儿,美国国防部就主导了TCP/IP协议,根服务器自然也跟着落地。ICANN这机构名义上中立,实际董事会里美国声音最大。 中国起步晚,IPv4地址资源少,流量依赖海外,2010年代初,工程师们调试路由时,常看到日志里查询路径绕美国一圈,失败率不高不低,但高峰期就尴尬了。广州机房那时候,操作员得手动优化缓存,省得用户吐槽网速慢。渐渐地,中国开始反击,不是硬刚,而是聪明布局。先是建镜像,覆盖全国28个省级区,到2023年已成规模。 然后,转向IPv6,这才是大招。 IPv6这玩意儿,地址空间大到天文数字,不再像IPv4那样捉襟见肘。中国从2017年推《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一步步加速。 到2025年,活跃用户破8.5亿,物联网连接数也上亿,全球每10个新IPv6地址,7个是中国产的。 为什么这重要?因为IPv6根服务器是新生代,能绕开IPv4的老框架。美国守着IPv4的10台根,就像抱着老式蒸汽机船炫耀,中国这边5G基站、北斗卫星备份全上IPv6,链路稳如老狗。雪人计划就是这过程中的关键一环,2016年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牵头,在16国架起25台IPv6根服务器,中国独占4台——北京主根,上海、广州、成都三辅根。 这不光是数量,还重塑了规则。过去IPv4时代,中国憋屈,现在IPv6战场上,直接杀出重围,全球IPv6流量中国占31%。 当然,警惕不能松。根服务器这事儿,暴露了互联网治理的权力失衡。美国主导ICANN,话语权大,但中国通过雪人计划,悄然改变格局。25台IPv6根,不是取代,而是并行,兼容IPv4旧体系。 未来,全球每新增地址,中国贡献七成,这叫降维打击。不是吹,数据摆这儿:2025年物联网IPv6连接上亿,北京主根服务器负载测试,准确率99.9%。 再想想长远,这不单是技术战,还是主权战。互联网主权不是求来的,得自己挣。早年IPv4短缺,中国工程师加班调试,日志里全是跨洋延迟记录;现在,雪人计划落地,4台根服务器稳稳当当,全球16国点头认可。 这过程,有故事性——从无到有,从依赖到领先。不是一夜之间,而是十年磨一剑。2025年工作要点里,中央网信办三部门明确:建全球领先IPv6体系。 总的来说,美国那10台根,确实是把柄,但中国早不吃这套了。雪人计划、IPv6部署、镜像集群,三管齐下,危机化解在无形中。网民照样刷短视频、聊八卦,生活节奏没乱。那些担心断网的,放心,技术这东西,硬实力说话。咱们的网,越用越稳,越走越远。谁说大国崛起,就得从根服务器开始?可不是嘛,这一步,迈得实打实。
美国分分钟让中国断网?全球仅13台根服务器,美国独占10台,中国却一台都没有,一
历史破局者
2025-09-29 18:25:10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