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彭老总和马海德在延安窑洞前合影。马海德时任中央领导人的保健医生。 马海德(1910~1988)原名沙菲克·乔治·海德姆,美籍医学博士。1933年来华,在上海开诊所。开诊所期间,马海德加入了由外国进步人士组织的马列主义小组,认识了宋庆龄。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应毛主席的要求,在宋庆龄的推荐和安排下,于1936年7月,把两个美国人秘密送往陕北,一个是美国进步记者斯诺,一个是医生马海德。 他们在保安采访了毛主席和红军将领,又到西征前线采访了彭总等几十位红军将领。 4个月后,斯诺离开陕北,回到北平,写出了震惊世界的《红星照耀中国》。马海德从此留在了陕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到中央红军的医疗事业。 1937年底,马海德从山西前线重返延安。在他任中央军委卫生部顾问的同时,组织上又决定让他兼任中央领导同志的医疗保健医生。 那时,延安的生活十分艰苦,很多同志都是带着病、带着伤继续在坚持工作。马海德这些保健对象一是过度劳累,二是营养跟不上。 可这两条几乎都做不到,“补充营养”没有东西可补,让他们休息,这群人根本不听这一套,哪怕是躺在病床上,也还要坚持工作。 还有更严酷的现状:延安长期处于被封锁状态,药品十分紧缺。 当年周副主席从马背上摔下来,将右胳膊摔成粉碎性骨折。由于没有X光机,在接骨时,作为医生的马海德和印度医生柯棣华,只能一点点凭着感觉和经验接。结果在骨头长好后,他的右臂一生都不能弯曲超过一定角度。 后来,每当马海德在电视里看到周总理的时候,心中都不由得感到遗憾。 邓颖超长征前就有肺结核,她硬是带病走完了长征。到保安后,邓颖超越来越严重,此时,马海德刚到保安,她是马海德第一位病人。 可是,没有药怎么办?马海德想出了一个晒太阳的药方:把门板卸下来,让邓颖超躺在门板上,每天抬出去晒太阳,给她进行调养。 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受伤生病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延安药品当时缺乏到了何种程度。 马海德的保健对象们都坚持把为数不多的药优先供应给前线将士们。 像彭德怀、陈毅、贺龙、刘伯承、聂荣臻、徐向前这些高级将领,长年驰骋沙场,只要他们回到延安,不管是开会或是汇报工作,马海德都要亲自找他们,给他们检查身体。 这些领导大部分都很配合,碰上倔脾气的,还得争个面红耳赤。 王稼祥是马海德当时的重点照顾对象之一,他长征前受过重伤,是被人抬到陕北的。 毛主席得过风湿病,肩膀抬不起来,马海德建议毛主席打乒乓球活动活动肩膀。没有乒乓球台怎么办呢?马海德请延安木匠做了一个球台,很简陋,球网也是临时凑的。 马海德对延安五老董必武、吴玉章、徐特立、林伯渠、谢觉哉的健康尤为关心,定期给他们检查身体。 马海德历经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马海德是第一个被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担任了卫生部顾问。 1988年9月,马海德被授予“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的荣誉称号。 2009年,马海德获得“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称号。 这一切荣誉,他都值得拥有!
这是彭老总和马海德在延安窑洞前合影。马海德时任中央领导人的保健医生。 马海德(1
千百年一叹
2025-09-30 07:28:18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