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近期的下跌走势,本质上是救市资金完成阶段性使命后的正常出货行为,其逻辑清晰

先涂寻宝 2025-10-02 06:41:13

银行股近期的下跌走势,本质上是救市资金完成阶段性使命后的正常出货行为,其逻辑清晰且符合市场规律,无需附加额外推测。 2024年初以来,救市资金以稳定市场为核心目标入场干预,国有银行股因其权重属性成为托举指数的关键抓手,这一过程伴随明确的政策意图与市场信号。 2024年行情演进中,上证指数在2635点、2689点、3040点三次触及低点时,均依赖救市资金对银行的大规模增持实现企稳回升。通过汇金进场增持、金融三部委释放8000亿元流动性等措施,银行股形成估值"安全垫",成功发挥了"定海神针"作用。 很多人忽视了救市资金介入的核心是稳预期托指数而非长期持股,退出窗口的选择早已蕴含在救市逻辑之中。 随着行情持续修复至逼近3900点,市场已从低迷转向活跃甚至呈现快牛特征,救市资金退出的条件已然成熟。 从资金属性看,救市资金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市场稳定,而非追求超额收益,在市场自我修复能力形成后及时回笼,既符合"安全第一"的原则,又能实现国有资产增值的附加效果。 更为关键的是,科技股行情的崛起为银行股出货提供了最佳窗口期:当市场注意力聚焦于科技主线时,救市资金可通过有序减持银行股实现资金退出,且不会引发市场恐慌。 银行股与科技股的反向走势,并非简单的资金争夺导致的"跷跷板"效应,而是调控策略的具体体现。 历史数据显示,大盘弱势时银行股往往承担护盘任务,如2024年7月及2024年末的调整行情中,银行逆势走强以稳定指数;而当科技股主导市场上涨时,银行股则进入出货周期,这种节奏切换完全服务于市场稳定目标。2025年7月11日银行板块触及高位后持续下行的走势,已明确印证了这一退出逻辑。 总结:银行股下跌是救市资金从"托底维稳"向"有序退出"转变的必然结果,其动机清晰、时机合理。在市场功能逐步恢复的背景下,这种出货行为既符合救市资金的运作规律,也是维护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无需过度解读。 ………………………………. 有朋友留言:银行板块股息率从6.5%涨至4%以下,还会跌至6.5 %吗? 本人认为不会的,逻辑是:存款利率降至1%,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资产荒”背景下,市场对稳健收益资产的需求显著提升。银行股作为高股息、低波动的代表,其配置价值凸显,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已被大幅压缩,股息率难以再回到6.5%的高位水平。 …………………………………….. 股友留言:银行股何时会止跌上涨? 回复:当科技股出现显著调整,或大盘指数迎来大回调时,银行股大概率会挺身而出。作为市场“稳定器”,银行股的上涨往往与护盘需求绑定,其发力既能缓冲调整压力,也能助力指数延续慢牛节奏,这是由其权重属性与市场调控逻辑决定的。 …………………………………….. 股友留言:科技板块100多倍市盈率了,不少科技股还在亏损,为何还一直上涨? 回复:树不能长到天上去,没有永远上涨的板块,也没有永远下跌的个股。 这段时间大资金借科技创新赛道的增长预期炒作,推升股价脱离当下业绩。但万物皆有周期,待大资金高位套现退出,科技股必将迎来与银行股类似的调整,这是市场规律的必然。 …………………………………… 股友留言:不少个股在牛市里不涨,甚至还下跌,有没有长期稳健上涨的个股? 回复:拉远时间,只有指数ETF会稳步上行,大多数个股都会消失的,举个例子:截至2025年9月,仅有约54家原始成分股仍在指数中,存活率约10.8%。自1957年以来,累计有几千只股票曾入选过标普500指数,它们曾经都是当时最好的企业代表,但是大多数企业也是有生老病死的……买指数超额收益来自于:买了越低越好,大跌的时候才是上车好机会。 ……………………………….

0 阅读:563

评论列表

闲庭散步也撵云

闲庭散步也撵云

4
2025-10-02 07:18

通缩螺旋下,银行的股息逻辑不成立,看看日本的0利率,银行没有优质的项目,就算现在0利率借给你,你也不会借

安东尼乱马 回复 10-02 19:05
0了为什么不借呢

用户15xxx75

用户15xxx75

3
2025-10-02 19:21

最大的股价操纵者,利用资金优势赚小股民的钱。

华源 回复 10-03 01:18
利用一切手段各种形式全方位收割

先涂寻宝

先涂寻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