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日本人腾弘原发明了二维码,但他认为这东西太简单懒得收取专利费,甚至他在

陈砚之 2025-10-08 14:48:04

1994年日本人腾弘原发明了二维码,但他认为这东西太简单懒得收取专利费,甚至他在20年后还认为二维码会在10年之内被淘汰,而这时二维码早已被中国人申请注册了。如果当时腾弘原放弃索取专利费,中国一年至少要给日本50亿元。 腾弘原1957年出生在东京普通家庭。从小对电子设备感兴趣,1976年进法政大学电子工程系学习。1980年毕业,加入电装公司,这家为丰田汽车供应零部件的企业。他先在工厂车间工作,观察生产线条形码扫描问题。1985年转入开发部门,负责条码扫描器和光学字符识别设备。1992年,公司面临零部件管理难题,条形码容量小,只能存20字符,导致记录出错。他组建小团队解决问题。他们试验多种设计,受围棋棋盘启发,设计黑白方块矩阵。1994年完成,能存4296字符,比条形码大250倍。他将发明交给公司,继续其他任务。 发明后,腾弘原觉得技术简单,不值申请专利。公司公开规格,免费使用。2014年接受采访,他说二维码是过渡产品,10年内会被射频识别取代。那时二维码已在中国传播。王越2005年在名古屋医院看到二维码管理病人资料,回国后开发汉信码。2006年推出作为中国标准,并申请注册。如果腾弘原收取专利费,中国每年支付日本至少50亿元,基于市场规模计算。他的决定使技术开放,中国避免支出。王越团队推动小规模应用。 二维码在中国逐步流行。2012年手机用户达4.2亿,中国移动在北京超市试点,顾客扫描商品查信息。2013年微信添加扫一扫,用户扫描加好友或付款。新浪微博跟进,市场摊位用二维码收款,避免假币。工厂扫描设备记录,提高效率。共享单车和餐厅点菜也用二维码。这些应用让它融入日常。 腾弘原继续在电装波公司工作,2014年获欧洲发明奖。2023年获日本帝国奖和日本学术奖。现在开发二维码后续技术。二维码在中国保持广泛使用,从支付到信息查询。他的发明未带来个人财富,却惠及全球。 腾弘原生于1957年东京,从小接触电子设备。大学学电子工程,毕业入电装公司。初期观察工厂条形码问题,转开发部门负责设备。1992年任务解决容量不足,团队设计矩阵码。1994年完成高容量码,交给公司。 发明后不申请专利,公开使用。2014年采访称二维码过渡,10年淘汰。传入中国,王越开发汉信码2006年注册。如果专利,中国年付50亿。开放决定省支出。2012年试点超市扫描。2013年微信扫一扫普及支付。其他平台跟进,摊位工厂应用多。腾弘原获多项奖,继续开发。二维码中国用广。

0 阅读:3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