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美国议员在听取美国驻华大使珀杜的闭门简报后表示,中国短期内不会恢复购买美国农产品。 这不得不提到关税这层关键问题,美国之前单方面给中国输美的农产品加了高关税,中国自然也得采取反制措施,给美国大豆这些农产品加了税,这一下就让美国农产品失去了价格优势。 说起来,这事也只能怪美国自己,总是把贸易当武器,尤其是 2025 年这波关税升级,简直是步步紧逼。 今年年初,美国就拿芬太尼当借口,给中国输美商品加了 10% 的 “芬太尼税”,这压根就是莫须有的罪名,纯粹是找个由头搞贸易打压。紧接着三月又宣布对钢铝加征 25% 关税,到了四月更过分,直接搞出个 “对等关税”,给包括中国在内的 60 个经济体加征高额关税,算上之前的 “芬太尼税”,中国商品的综合税率一度飙到 54%,后来居然还涨到了 145%。你说这哪是正常贸易该有的样子?完全是蛮不讲理的霸权行为! 面对这种单方面的打压,中国自然不能忍,反制措施很快就来了。三月的时候先对美国的鸡肉、玉米加征 15% 关税,大豆、猪肉这些加征 10%;到了四月,美国一加税,中国直接跟进,把对美进口商品的加征税率从 34% 提到 84%。 可能有人觉得不就是加税吗?但农产品这东西跟芯片不一样,本身就是微利行当,几分钱的差价都能影响市场,更别说这么高的税率了。就拿大豆来说,这可是咱国家养殖行业的命根子,85% 以上都得靠进口,以前美国也是主要供应国之一,2017 年的时候咱还从美国买了 3285 万吨,占了总进口量的 34%。可加税之后,美国大豆的价格直接被抬上去了,一下就没了竞争力。 反观巴西的大豆,人家本来在价格上就有优势,正常情况下到岸价就比美国大豆低 5%-10%,蛋白含量还平均能到 47%,比美国的更适合咱国内的饲料加工需求。 关税一出来,美国大豆更是没法比了,咱自然得选性价比更高的。这几年的数据看得明明白白,2024 年咱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占了总进口额的 69.16%,而美国大豆的份额跌到了 22.83%,进口量也从 3285 万吨降到了 2213 万吨。你说换成任何一个买家,都会这么选吧?毕竟钱不是大风刮来的,采购农产品是为了保障国内供应,不是给美国交 “冤枉税”。 更关键的是,美国这波操作彻底砸了自己的信誉,让中国再也不会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之前特朗普政府就反复无常,一会儿说要谈判,一会儿又加税,到后来甚至在芯片领域搞封锁,说断供就断供。这种情况下,粮食这种战略物资,咱怎么可能还依赖美国?万一哪天美国又拿农产品当筹码施压,咱国内的养殖行业、食品加工行业不就被掐脖子了? 所以,从 2018 年贸易摩擦开始,咱就一直在推进进口多元化,现在除了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乌克兰这些国家都成了稳定的供应源。就说乌克兰,中欧班列把运输周期压缩到 20 天,玉米、豌豆这些都能快速运过来;阿根廷还直接给咱出口豆粕,从深加工环节就绕开了美国大豆。 国内这边也没闲着,一直在搞替代和自给自足。大豆振兴计划推了这么多年,国产大豆产量从十年前的 1200 万吨涨到了 2000 万吨以上,自给率提升到 18%,北大荒的高蛋白大豆亩产都能到 569 斤,蛋白含量 40%,完全能满足一部分需求。 玉米更不用说,国产的占了绝对主力,2024 年进口量才占国内供应量的 4.4%,而且转基因玉米试点都突破 1000 万亩了,单产能提升 10%-15%,以后更不用依赖进口。就连饲料里最依赖豆粕的问题,现在也解决得差不多了。 说到底,中国短期内不恢复购买美国农产品,不是跟美国赌气,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选择和安全考量。是美国先撕毁了正常的贸易规则,单方面加征高额关税,把自己的农产品价格优势搞没了;是美国自己反复无常,把 “不可靠” 的标签贴在了自己身上,逼得中国搞多元化和自主替代。 现在供应链已经重构好了,国内产能也上来了,怎么可能再走回头路?珀杜的闭门简报说白了就是告诉美国议员实情,但他们恐怕还没搞明白,问题的根子不在中国,而在美国自己的霸权思维。
外媒:美国议员在听取美国驻华大使珀杜的闭门简报后表示,中国短期内不会恢复购买美国
寒泉漱石鸣
2025-10-08 15:32: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