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被雷达锁定之后,可以甩掉导弹的追击吗?事实上,一旦被雷达锁定,不管是歼20

史鉴奇谈 2025-10-09 12:02:25

战斗机被雷达锁定之后,可以甩掉导弹的追击吗?事实上,一旦被雷达锁定,不管是歼20,还是其他任何战斗机,基本上都难以逃脱导弹的追击。 现在的导弹早不是当年那种“发射后还得载机盯着”的老古董了。   主动雷达制导是标配,弹头上自带的小雷达比拳头大不了多少,却能自主搜索跟踪目标。导弹发射后载机直接就能脱离,根本不用管后续,这玩意儿会自己追着战机的雷达反射信号跑。   更狠的是双模制导技术,俄罗斯的R-77M就是典型。它既有雷达制导的精准,又搭了红外制导的后手。你就算用电子干扰蒙住了它的“雷达眼”,它还能盯着战机发动机喷口的热信号穷追不舍,相当于给导弹上了双保险。   有人觉得战机机动性强,翻个跟头就能甩开?这想法太天真了。现代空空导弹的过载能轻松达到60G,而人类飞行员最多承受9G就会昏迷。战机的机动极限根本跟不上导弹的转弯速度,就像跑车再灵活也甩不掉追踪的导弹。   当然飞行员不会坐以待毙,释放干扰弹是最常用的招。红外干扰弹会燃烧镁合金这类材料,产生比战机尾喷口还强的热辐射,想骗导弹“认错目标”。箔条干扰弹则会炸开成一片金属云,反射的雷达信号比战机还强,企图让雷达制导导弹“看花眼”。   可这招现在越来越不好使了。新型导弹的红外导引头能分辨真实战机和干扰弹的光谱差异,甚至能记住战机的热轮廓。你扔一堆干扰弹,它可能压根不搭理,照样盯着真目标冲过来。   战术机动算是最后的挣扎。有种“蛇形机动”很出名,飞行员发现被锁定后立刻急转弯,让机身和敌方雷达波束垂直。这样脉冲多普勒雷达会把战机当成地面杂波滤掉,显示屏上的光斑直接消失。   海湾战争时米格-25就用过这招,硬生生从F-15的雷达锁定里逃了出来。但这招只是应急,你总不能一直侧着飞,想反击还得转回去,一回头又会被重新锁定。   超低空突防也是个办法。战机贴着地面或海面飞,地形会干扰雷达波的传播。敌方雷达在20公里外的扫描范围只有上下3.5公里,你猛地降低高度就能钻进雷达死角。   英国皇家空军的龙卷风战机就靠这招,在模拟对抗中躲开过F-4F的导弹锁定。可这招对飞行员技术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撞地,根本不是常规操作。   电子干扰吊舱能压制导弹的制导信号,但现在的导弹抗干扰能力越来越强。它们会跳频、会滤波,甚至能在干扰中捕捉到真实信号的蛛丝马迹。你干扰得越猛,反而可能暴露自己的位置。   还有个关键问题是“不可逃逸区”。导弹在这个范围内动力充足,机动性达到巅峰,战机不管怎么躲都很难逃脱。中距空空导弹的不可逃逸区能有几十公里,一旦被锁在里面,基本只能听天由命。   有人说隐身战机不一样,歼20的雷达反射截面比硬币还小。但隐身不是绝对的,米波雷达能发现它,而且导弹靠近后自带的雷达开机,隐身效果会大打折扣。   就算偶尔有战机成功摆脱,那也是多种因素凑齐的巧合。要么是导弹本身出现故障,要么是飞行员抓住了导弹的制导盲区,要么是距离太远导弹燃料耗尽。这种情况比中彩票还难。   现代空战早就不是“狗斗”时代了,讲究的是超视距打击。导弹在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外就已发射,等战机的告警系统响起时,导弹可能只剩几十秒就到眼前。这么短的时间里,根本来不及完成一套完整的规避动作。   那些影视剧里战机潇洒甩导弹的镜头,看看就行别当真。现实中,雷达告警器的声音响起时,飞行员面临的就是生死考验,能活下来的都是极少数幸运儿。   信源:中国军网《“诱惑”也是战斗力》

0 阅读:1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