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结婚后,身为独子的康辉坚持当丁克。母亲哀求:“给我们生个孙子吧!”康辉

尔说娱乐 2025-10-10 00:03:10

2000年结婚后,身为独子的康辉坚持当丁克。母亲哀求:“给我们生个孙子吧!”康辉却说:“养只猫也行!”直到父母去世,康辉才悔恨万分:“如果可以重来,我一定要让父母抱上孙子!” 主要信源:(《鲁豫有约》嘉宾自述) 北京央视大楼的灯光总是亮到深夜。 康辉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独自走在空旷的走廊里。 玻璃幕墙外,长安街的车流已渐渐稀疏。 这样的夜晚,他经历了二十多年。 作为《新闻联播》的主播,他的声音每晚传入千家万户,但回到空荡的家中,只有两只猫迎接他。 康辉出生在石家庄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是邮电系统的工程师,母亲在文化馆工作。 家里最多的就是书,从地板堆到天花板。 小时候的康辉不像其他男孩那样爱跑爱闹,最喜欢搬个小板凳,坐在父亲身边安静看书。 这种性格或许预示了他后来的人生选择。 高考那年,康辉做出了第一个重大决定。 成绩优异的他拒绝了老师推荐清华北大的建议,执意要考北京广播学院。 当时播音专业在人们眼中不算正经大学,母亲急得直掉眼泪。 但父亲沉默地支持了他,甚至专门请了老师给他辅导发音。 大学时期的康辉并不出众。 带着浓重河北口音的他,在班里显得格格不入。 同学们私下里都笑他"土包子",但他从不辩解。 每天清晨五点,操场上总能看见他对着围墙练声的身影。 四年下来,他的普通话变得字正腔圆,成绩也从垫底冲到前列。 进入央视后,康辉认识了后来的妻子刘雅洁。 这个比他小几届的学妹,性格活泼开朗,正好弥补了他的内向。 两人相恋八年才结婚,婚礼简单到只请了几位好友吃饭。 婚后他们住在单位分的小房子里,过着平淡而充实的生活。 关于要不要孩子的问题,其实早有征兆。 康辉是独子,父母一直盼着抱孙子。 但看着央视里那些有孩子同事的生活状态:每天急着接送孩子,工作时总惦记着家里...... 康辉和刘雅洁都觉得,这样的生活不适合他们。 两人都是事业型的人,更享受专注工作的状态。 真正做出丁克决定是在2003年。 那时康辉刚成为《新闻联播》主播不久,刘雅洁也当上了栏目制片人。 某个加班的深夜,两人在办公室相视一笑,达成了不要孩子的共识。 这个决定在当时很前卫,但他们觉得这是对自己人生负责的选择。 父母的态度始终是康辉心中的一根刺。 每次回石家庄,母亲总会悄悄把他拉到一边,塞给他一些婴儿的小衣服。 父亲虽然从不直接说什么,但看着别人家孙子时眼中的羡慕藏不住。 康辉只能装作没看见,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转折发生在2015年。 父亲病重住院时,康辉正在外地做重要直播。 等他赶回医院,父亲已经说不出话,只用手指在他手心轻轻划着"孩子"两个字。 这个细节成为康辉心中永远的痛。 三年后母亲去世时,他在她衣柜里发现了一整箱亲手做的小衣服,从婴儿装到五六岁穿的,码数齐全。 如今康辉和刘雅洁都年过半百,生活平静而充实。 家里养了三只猫,阳台上种满花草。 周末他们会一起去听音乐会,或者在家看书看电影。 表面上看,这是很多人羡慕的夫妻生活。 但每年清明节,站在父母墓前时,康辉总会感到一丝难以言说的遗憾。 有次采访中,记者问及丁克选择是否后悔。 康辉沉默良久,说: "每个选择都有代价,重要的是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这句话或许道出了许多当代人的心声。 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答案。 康辉的故事折射出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侧面。 随着教育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多元化,传统的家庭观念正在被重新审视。 但无论如何选择,都要面对相应的得失。 这不仅是康辉个人的故事,也是这个时代许多人的共同经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0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