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把一个钱学森逼回了中国,美国人纷纷破大防,这下要见证历史了! 最近,特朗普大学吊销了留学生签证的政策,在美国媒体和学术圈引发强烈反响,《纽约时报》专栏作者凯瑟琳·金斯伯里近日发出警告,重提70年前钱学森被迫回国的历史教训,直言美国正在重犯当年的错误。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美国一个华裔学者顶尖统计学家刘军,在2025年下半旬回国了,不少美国网民直呼“重演钱学森时代的悲剧”。 可能有人觉得,一个统计学的怎么能和搞原子弹的相比呢? 恰恰相反,目前看的不是说特朗普的政策把谁赶走呢,而是这个政策让华裔学者们起了警惕,美国是不待见华裔学者的,自己去了美国,说不定因为政治会被打压。 你觉得自己有能力,有学识? 可有能力的诸如钱学森,在他有了自己的想法后,美国也没对他手下留情啊! 钱学森回国后的成就很高,在美国是也没少为其做贡献。 年仅39岁,就已经参与了美国喷气推进试验,还曾到德国为了交流学习参与了他们审问纳粹科学家,年纪轻轻就自由出入五角大楼,可以说是风光无两。 可就因为拒绝揭发朋友,被扣上间谍帽子,又因为想回国,美国借口他行李中涉密,随后美方闯入他家里将他抓走了。 当时,他刚参与了美国第一枚探空火箭的设计。 美国人明白他的价值,更加加强了对他的看管,可在被扣押的几年中,钱学森丝毫没有放弃回国的念头,因为他意思到,美国科学实验室再好也不是自己的祖国,资金再充足强大的也不是自己的国家,他永远都是一个寄人篱下的科学家。 1955年6月,钱学森用香烟纸写下:“被美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 这封信辗转送到周恩来总理手中,经过中方交涉,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1960年11月5日,钱学森回国,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 随后短短十年间,中国相继实现了“两弹结合”试验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用自己导弹投送核武器的国家;1970年,《东方红》乐曲通过无线电波在浩瀚宇宙中响起。 75年后的今天,类似的情景再度上演。 特朗普政府最近宣布要“狠狠吊销”中国留学生签证,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理由与当年对付钱学森如出一辙,“可能威胁国家安全”。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金斯伯里急切警告:“钱学森被驱逐出境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警示故事。” 他们意识到,美国对这些人才的打压,其实变相给中国输入人才。 美国高校也有意见,但大部分的高校都屈服了,之前闹的沸沸扬扬的哈佛事件,也是因为哈佛地位超然,就这样还被特朗普威胁拿不到资金。 数据显示,全球顶尖 AI 研究人员中47%来自中国,硅谷初创公司里每三个工程师就有一个是华裔。 这个政策如今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后果,《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显示,美国无人机行业因为缺乏工程师,企业因成本和技术落后依赖中国供应链。 1985年,美国就已经意识到逼走钱学森的后果,他们想道歉,想树立一个尊重人才的表象,在访问中国时,但他们不想丢面子,只想私下颁发一枚“美国国家科学勋章”就当做道歉。 可钱学森拒绝了,并称“如果美方不公开向我赔礼道歉,今生今世绝不踏上美国国土。我也不稀罕什么美国勋章,如果我死后,中国人民说我为国家为人民办了点事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 与70年前不同,今天中国本身已成为对全球人才有吸引力的科研热土,中国本身已经足够优秀,加上中国对科技人才更加表达出海纳百川的胸怀,很多外国科研人士都纷纷投入在中国科研学界,更别提自己本国学者了。 特朗普的“驱赶”,不仅是寒心,还让大家看清了美国政治利益高于一切。 随着中国科研环境和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形成了良性的“人环流”。 回望历史,美国曾在钱学森离开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今,面对可能出现的又一位“钱学森”,美国的选择将不仅影响一个科学家的命运,更可能改变未来几十年的全球科技格局。
中国已正式“驳回”美国媒体的“求饶信”:要么不开战,要么,就按你们美国人自己的“
【6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