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跑得快!”青岛一大叔挖水沟,一铲子下去,竟然从土里钻出来一条“大长虫”,还有一窝尖头毒蛇,蛇身上五彩斑斓,头部成尖角形状,确定是毒蛇!专家表示:系本地红脖颈槽蛇,虽然是毒蛇,但毒性不是很强! 10月7日,当地一个姓于的大叔在自家田里挖排水沟,土刚翻开没两锄头,忽然感觉锄头底下“软绵绵”的,不像普通泥土。 还没来得及细看,脚下的土堆就“活”了,一窝蛇“唰”地一下从泥里钻了出来,大的、小的都有,直接吓得他差点摔坐在地。 大叔反应过来后,连忙往后退了好几步,腿都软了,手里的锄头也甩掉了,他回过神后,认出那几条蛇正是当地所说的“野鸡脖子”,心里那股后怕劲儿可不小。 这事传遍村里后,成了邻里茶余饭后的谈资,村民们都感叹幸亏他反应快,要是伸手去掏,后果真不敢想。 从那以后,村里人都学聪明了,每次去草丛、田边或水塘边干活,都会先用棍子敲敲地探探情况,生怕再撞上“野鸡脖子”。 当地人叫的“野鸡脖子”,脑袋是标准的三角形,身上带着亮眼的花纹,过去很多青岛人都认为它是“假狠”,没毒,只是长得唬人。 可科学家研究后才发现,它确实带毒,但属于“温和型”的那种,具体来说,它的毒牙不在嘴巴前面,而是长在后槽牙的位置,这就导致它在咬人的时候,毒液很难顺利注入人体。 所以理论上它有毒,但实际中,想让人中毒可没那么容易,青岛当地医院这些年也从来没接到过因为“野鸡脖子”咬伤,而出现中毒的病人案例。 不过,这种“半毒不毒”的状态,也让网络上争论不断,有人说它根本不危险,是被人误解了;也有人强调它非常有毒,还提到国外有过疑似因被这种蛇咬伤而死亡的案例。 专家和网友各执一词,让这条蛇的真实“身份”一度变得模糊,有人觉得它是生态系统里的“守护者”,也有人对它心存戒备。 可不管它毒性强不强,现在有一点是铁板钉钉的,它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之一,也就是“三有”保护动物。 按照规定,故意捕捉一条,就可能被罚2000元到1万元不等;要是数量多、情节严重,那就不仅是罚钱,可能还得坐牢,也正因如此,民间给它起了个外号,叫“牢底坐穿蛇”。 这种蛇平时多出现在稻田、水塘边、草地里,以老鼠、青蛙、蝌蚪为食,是典型的“农田守护者”,它能帮人类控制害虫数量,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它,实际上就是在保护生态系统。 专家也趁机提醒,像这种蛇,最安全的处理办法就是“敬而远之”,不要去逗,不要抓,更别凑近拍照,它不主动攻击人,只要你不打扰它,它一般也不会伤人。 真要遇上它挡道了,也别自己动手驱赶,正确的做法是打电话联系林业或消防部门,让专业人员来处理。 信源:纵览新闻
“幸亏跑得快!”青岛一大叔挖水沟,一铲子下去,竟然从土里钻出来一条“大长虫”,还
不吃药的五块
2025-10-11 16:31:24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