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伍子胥挖开楚平王坟墓,拖出尸骨,狠狠抽了三百鞭子! 话说春秋那会儿,诸侯国之间打得你死我活,吴楚两国更是死对头。伍子胥这人,本是楚国贵族后裔,他爹伍奢给太子建当太傅,结果卷进宫廷那点破事里。楚平王这家伙,为了娶秦国美女孟嬴当王后,直接抢了太子建的媳妇,这事闹得太子建一派人心惶惶。费无忌那小人趁机进谗言,说伍奢和太子建要反,楚平王信了就把伍奢抓起来砍了。伍奢被杀前,还被骗去杀他俩儿子,伍尚上当了,也跟着没了,伍子胥聪明,逃了出去,从此对楚平王恨得牙痒痒。这恩怨就这么结下了,伍子胥发誓要报仇,跑到吴国,帮吴王阖闾整军备战,拉来孙武当军师,吴国一下子就成了南方劲旅。 公元前506年,吴国憋足劲儿出兵伐楚,这次柏举之战打得楚国措手不及。吴军就三万多人,楚军号称二十万,但吴人用的是孙武的奇袭战术,先佯攻东边分散楚军注意力,然后主力绕道汉水,直插柏举。楚令尹囊瓦带兵应战,可军纪散漫,情报又慢半拍,吴军三路夹击,楚兵一败涂地,五战五捷,十来天就杀到楚都郢城。楚昭王吓得跑路,吴军进城后,伍子胥直奔楚平王墓地,把棺材撬开,拖出尸骨,鞭了三百下。这事儿《史记》里记着呢,伍子胥想杀昭王没杀成,就拿死人出气,报了父兄之仇。囊瓦这时候也跑了,楚国乱成一锅粥,小国蔡国跟着吴军沾光,但也埋下祸根。 跳到现代,1955年安徽寿县修城墙,工人挖土时叮当一响,刨出两件青铜编钟,往下挖才知道是个大墓。考古队赶紧进场,这墓是土坑竖穴式,深三米多,长九米,紧挨着城墙,就四十米远。棺材里朱砂铺底,尸骨早烂光了,但出土的宝贝堆成山,四百多件青铜器,有鼎、壶、剑、钟啥的,还有玉璧金叶。关键是件方壶,盖子雕莲瓣和鹤,里面壁上刻着“为蔡侯申作器”,一对照史书,这墓主就是蔡昭侯姬申,春秋晚期蔡国君主,死于前491年。蔡国原封地在河南上蔡,离寿县两三百里,为啥葬这儿?得从他生平说起。 蔡昭侯上位前,蔡国就是小诸侯,夹在楚吴中间,日子不好过。他在位二十八年,前518到前491年。公元前509年,他去楚都朝见楚昭王,带了两套裘衣玉佩,一套献给楚王,一套自己穿。囊瓦这贪鬼看上了,开口就要,蔡昭侯不给,囊瓦气急败坏,在楚王耳边吹风,说蔡昭侯勾结吴国。结果蔡昭侯被扣三年,期间蔡国人贿赂囊瓦,才放人。回国后,蔡昭侯咽不下这口气,干脆把儿子送去吴国当人质,全力投靠吴国。吴王阖闾正愁没借口打楚,蔡昭侯这正好,促成吴蔡联盟。柏举之战,蔡军跟着吴军出兵,帮着夹击楚军,蔡昭侯也算出了口恶气。可这联盟没让他好过多久,吴国得势后,蔡国就成鸡肋了。 墓里那些青铜器不光华丽,还藏着历史线索。比如那方壶,是中原风格,证明蔡国文化上还沾着周天子的边。出土的尊、鼎上铭文提到吴王,显示吴蔡联姻,蔡昭侯女儿嫁给吴王,这事儿左传里有记。寿县这墓一挖出来,就补上了蔡国迁徙的空白。原来战后,楚国没那么容易倒。吴军进郢后,申包胥跑到秦国哭了七天七夜,感动秦哀公出兵救楚。秦军联合楚残部反扑,吴军后勤跟不上,又闹内乱,只好撤退。楚昭王回郢,第一个收拾的就是蔡国和唐国这些帮凶。楚军连年攻蔡,蔡国从新蔡迁到州来,今淮南凤台一带,可还是挡不住,边境地儿一个个丢。蔡昭侯迁都时,贵族损失惨重,内部怨气冲天。两年后,他想再迁,贵族雇刺客贼利干掉了他,蔡国立新君,继续苟延。 伍子胥呢?帮吴国打下江山,可惜晚节不保。吴王夫差继位后,听伯嚭进谗,说伍子胥不安分,前484年赐剑逼他自杀。伍子胥吞剑而死,头被挂在城门上。囊瓦这家伙,复国后罪行败露,逃到郑国,被楚军围城,自缢了。楚国缓过劲来,吞并小国,淮河流域基本稳住,越国后来也帮楚对付吴,最终灭了吴。蔡昭侯墓的出土,让这些陈年旧账浮出水面。那方壶现在安徽博物院,国家一级文物,铭文铁证如山。想想看,两千五百年前的恩怨,到五十多年前才通过一把壶说清,历史这东西,总有惊喜等着挖。
战国最后一道长城:若李牧不死,嬴政能否扫六合?谈论战国武将,总有人争论白起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