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2日韩国方面松口说,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下周要去美国会晤,主打一个贸易议题,顺带交换点经济政治方面的意见,可连具体哪天谈都没敢定下来。 这哪是什么平等磋商,分明是美方划了道线,韩国得凑过去听安排——毕竟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都已经抡到脸上了,崔相穆这趟根本没得选。要说这趟会谈的火药味,其实早就飘出来了。 9月底特朗普刚放话,10月1日起对韩国输美的品牌药、专利药征100%关税,大型卡车25%,连厨房储物柜、布艺家具都要分别征50%和30%的关税。 这还不算完,汽车这块韩国的命脉产业更惨,美国给欧盟输美汽车关税降到15%,却拖着不给韩国明确执行时间,导致现代、起亚在美国市场得跟德国车拼价格,第四季度汽车出口景气指数直接跌到69.3,连荣枯线100都摸不着边。 谁都清楚,这些关税炸弹就是美方给崔相穆备的见面礼,没别的意思,就是逼韩国低头。 主导这场博弈的还是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这人跟特朗普贴得近,又是贸易谈判的核心,上次韩进集团会长去华盛顿,就是跟他签的327亿美元采购协议。 按他之前对印度的强硬路数,这次对韩国只会更不客气。毕竟特朗普9月底就对着媒体喊过,韩国承诺的3500亿美元对美投资基金是预付款,可韩国这边急着辩解,说大部分是贷款和担保,真金白银的直接投资没那么多。 这事儿肯定得掰扯清楚,卢特尼克保准会逼着崔相穆把虚的换成实的,毕竟现代刚砸了210亿美元在美国建电动车厂,三星、SK、LG跟着投了快千亿,美方尝到甜头了就想加码。 可韩国这边呢,早就被折腾得没多少底气了。今年一季度GDP环比降0.2%,同比直接缩了0.1%,是去年二季度后再遭负增长,IMF干脆把全年增长预期从2%腰斩到1%,成了发达经济体里降幅最大的。 国内更别提了,民间消费、政府开支双双下滑,建设和设备投资跌得更狠,分别掉了3.2%和2.1%,企业都不敢花钱了。 这节骨眼上美国加关税,等于往伤口上撒盐——韩国央行行长李昌镛都承认,除了关税直接冲击,全球价值链的间接影响更要命,之前的经济预期太乐观了。 更让韩国头疼的是,企业正跟着美国的胡萝卜往外跑,制造业根基都快被掏空了。现代在佐治亚州的电动车厂一建,连生产刹车、控制台的中小供应商都跟着搬过去,电池企业和上游材料商也全走了,整条价值链直接从韩国抽走。 三星在得州砸370亿建晶圆厂,SK、LG在印第安纳、田纳西建电池厂,加起来150万亿韩元的投资,全是真金白银的产业外流。 《朝鲜日报》都痛骂,这哪是投资,分明是K-制造在去韩国化,年轻人都不愿进造船业了,传统工业生态全毁了。崔相穆去谈判,一边得扛美方的压力,一边还得顾着国内企业的哀嚎,两头不是人。 美方心里门儿清韩国的软肋,所以才敢漫天要价。除了投资和关税,半导体这块肯定也要拿捏韩国。 特朗普4月就放话希望半导体在美国造,卢特尼克指定会逼崔相穆松口——要么让三星、SK把更核心的技术和产能迁过去,要么在芯片出口限制上跟美国对齐。 韩国这边早就慌了,4月把半导体扶持资金从26万亿韩元加到33万亿,还设了专项基金救中小企业,可《半导体特别法》在国会卡着,人才也在流失,根本硬气不起来。 美方还会把安全议题绑进来施压。8月李在明访美时刚答应参与美国造船业复兴计划,特朗普也说要加强防卫合作,现在正好拿这个说事——贸易上不让步,后续的防卫技术合作、半岛安全支持可能就打折扣。 韩国现在根本不敢赌,毕竟北边的局势没稳,还得靠美国的安全伞,崔相穆谈判时连硬话都不敢说重了。 这事儿传到韩国国内,早就骂声一片了。 企业界怨声载道,说政府一边被美国逼着投资,一边在国内搞每周52小时工作制,半导体研发想加班都不行,《重大灾害处罚法》更是捆住手脚,逼得企业只能逃去美国。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崔相穆这趟大概率要妥协。参考8月韩美首脑会谈刚说进展顺利,不用签协议,一个月后关税就加码,这次美方肯定得寸进尺。 最后韩国会把投资基金里的直接投资比例提上去,再答应在汽车零部件、半导体材料上给美国更多优惠,甚至松口让美国农产品更易进入韩国市场。 可即便这样,美方未必知足,特朗普向来是给了甜头要蜜饯,指不定过俩月又拿关税说事。现在就看崔相穆能不能把损失控到最小,比如争取让美国先取消新增的药品关税,给汽车企业争取和欧盟同等的关税待遇。 从特朗普政府的尿性看,韩国想占便宜基本没戏。毕竟美国连菲律宾的援助都能赖账,对盟友从来都是坐收渔利,新加坡防长都说美国从解放者变成包租公了。 崔相穆下周的会晤,恐怕只能是“少输当赢”,至于国内的制造业空心化、经济下滑,还得自己扛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