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跳出来,说要对中国的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搞所谓的30

文史资鉴堂 2025-10-13 14:04:21

今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跳出来,说要对中国的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搞所谓的301调查,最后拍板的措施里,最扎眼的就是要从10月14号开始,对中国公司运营、中国制造或者中国籍的船舶额外收港口费。   这事儿明摆着是单边主义耍横,世贸组织规则不管了,《中美海运协定》里的平等互惠也抛脑后了,就是故意找中国海运企业的麻烦,想搅乱全球供应链。   按理说,既然是经贸问题,坐下来谈总能找到辙。中美6月份在伦敦开过经贸磋商会议,当时还说好了要巩固之前日内瓦会谈的成果,我方也实实在在地跟美方沟通,不光对他们那份没道理的调查报告给了书面回应,还主动提了产业合作的建议。   可美国那边根本不接茬,态度消极得很,等到10月3号,也就是国庆长假前几天,居然直接发公告把对中国船舶收费的具体要求给明确了,这意思就是我意已决,你爱咋咋地。   这就不难理解为啥长假后一上班,咱们立马就有动作了。10月8号刚开工,10号交通运输部就官宣,要从10月14号起,对沾美国边的船舶——不管是美国造的、美国公司运营的,还是美国参股的——都收船舶特别港务费,跟美国那边的收费时间卡得严丝合缝。   商务部紧接着就补了话,说这反制就是“正当防卫”,是被动防御,毕竟咱们是实在没办法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家企业受欺负。   这话听着客气,但里头的火气藏不住,本质上就是告诉美国:你敢动手,我就敢接招,别把人当软柿子捏。   这波反制里,藏着对美国最不满的一点——就是他们在欧洲方向那慢吞吞的推进速度,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大家都知道,美国这些年总想拉着欧洲盟友一起给中国施压,不管是芯片管制还是贸易限制,都想搞“群殴”。   就说这次海事领域的打压,美国早就想让欧洲跟着一起对中国船舶动手,可欧洲那边压根没跟上。   要知道,德国、法国这些国家的航运业跟中国联系得紧着呢,中国是欧洲很多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真要是跟着美国对中国船舶收费,最先受伤的是他们自己的进出口企业。   美国磨破了嘴皮子,欧洲还是磨磨蹭蹭,没一个敢真的跟牌。 美国自己在欧洲那边推进不利,转过头来倒想单独拿捏中国,这如意算盘打得也太响了。   咱们这波反制,说白了就是戳破美国的“纸老虎”面具:你连自家盟友都吆喝不动,还想过来拿捏别人?真当中国是好惹的?   交通运输部发言人直接点破了美国的本质,说他们这是保护主义作祟,歧视性明摆着,就是想搞不公平竞争。   这话不光是说给美国听的,也是说给欧洲那些还在犹豫的国家听的:看清楚,跟着美国混没好处,真要撕破脸,受伤的是自己。从过往的事儿看,美国这种盟友不动自己上的套路早就不好使了。   今年年初特朗普上台搞美国优先,对欧洲加征关税的时候就闹过矛盾,后来想联合欧洲搞芯片管制,荷兰、德国也没完全听话。这次在海事领域又来这一套,欧洲照样不买账,美国的推进速度能快才怪。   咱们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在长假后立马出手,用实实在在的反制措施警告美国:别指望靠拖延和耍横占便宜,你的盟友都不跟你一条心,再这么折腾下去,吃亏的只会是你自己。   当然,这反制也不是要把路走死。商务部反复说希望美方正视错误,回到对话协商的轨道上,这话是给美国留了台阶,但台阶不是白给的。   要是美国还抱着我老大我说了算的心态,继续在欧洲那边瞎忽悠、自己这边硬打压,那接下来的反制措施肯定少不了。毕竟中国的原则一直很明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现在距离10月14号两边正式收费就剩两天了,美国那边还没松口的意思,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们这硬撑着的样子有点尴尬。盟友不给力,自己又拿中国没办法,所谓的“打压”更像是自导自演的戏码。   咱们长假后这波迅速出手的反制,就是把话挑明了:别跟我玩拖延战术,也别指望靠盟友撑场面,想解决问题就得拿出诚意,不然等着你的只会是更硬的回应。   这警告的意味,美国和欧洲那边估计都能品出来——再磨磨蹭蹭、虚张声势,可就真没机会了。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