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菲律宾在发生7.4级地震,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韩国,一个个

经略简料 2025-10-13 16:48:00

10月10日,菲律宾在发生7.4级地震,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韩国,一个个跑的比兔子都快,都不肯对其伸出援手! 大地猛然开裂,一场强度达 7.4 级的地震突然冲击了菲律宾。 顷刻之间,东达沃省马蒂市的民房化为废墟,金达沃省潘图坎镇传来了三声生命的哀鸣。 市场里的货架轰然倒塌,医院里挤满了伤者。 这片土地本就伤痕累累,不久前的6.9级地震才带走了70多条生命,近600间房屋损毁。 这一次,天灾变本加厉。 紧随其后的6.9级余震带来了海啸的恐慌。 短短十天,超过800次余震不断摇晃着人们早已脆弱的神经。 差不多一万名灾民无家可归,在恐惧中不停地发抖。 163个城镇停课,142个城镇停工,整个社会陷入停摆。孩子们没有干净的水喝,老人们的药品断供,食物严重短缺。 危难时刻,菲律宾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那些平日里高喊“共同防御”、“亲密伙伴”的盟友——美国、日本、澳大利亚。 可没想到,给出的回应却冷得让人心里发寒。 美国国务院很快就发了声明,称 “随时准备提供援助”,这话听着挺可靠。 可灾区的天空,始终没能等来一架美国的救援飞机。 白宫官网上挂着“深表同情”的字句,但实际的物资却不见踪影。 给出的理由是,美国政府当时正经历“关门”,所有对外援助的审批流程都被卡住了。 日本那边,这次甚至连口头的承诺都显得吝啬。 这不禁让人想起过去,他们曾许诺的500万美元救灾资金,最终是如何在繁琐的审批和运输环节中,错过了“黄金72小时”的救援时机。 澳大利亚的故事,相比之下则更像一部荒诞剧。他们承诺捐赠一批净水设备,这本是灾区急需的救命物资。 可这批设备却被海关以“涉嫌军事用途”为由扣留,澳方也未派人协调,任由设备在仓库里闲置。 从许下的承诺到眼前的现实,两者之间横着一道难以跨越的巨大鸿沟。 就在几天前,美军的航母还在附近与菲方举行联合军演,信誓旦旦地承诺保障盟友安全。 可当真正的灾难降临,那些航母、军舰和自卫队,却依旧忙于自己的军事活动,对盟友的苦难视而不见。 在这背后,实际是冰冷的地缘政治层面的算计。 菲律宾地处南海关键航道,是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一环。 它近年来紧跟美国步伐,充当遏制中国的“马前卒”,参与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在仁爱礁等海域挑起事端。 这种选边站队,让它在地缘博弈中获得了关注,但也必须承担风险。 盟友关系的基础是战略利益,而非真正的友谊。 他们的兴趣点在于军事基地和联合军演,而不是当地民众的福祉。一旦灾难不是共同的军事威胁,那些所谓的联盟就显得不堪一击。 更何况,那些“大哥”们也各有各的烦恼。澳大利亚正忙于应对国内的洪灾,韩国专注于与北方的对峙,印度同样自顾不暇。 求助找不到门路的菲律宾,开始转向印尼、马来西亚,还向中国传递了信号。这对它的外交政策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拷问。 对于是否援助,外界出现了复杂的声音。有人认为,民众是无辜的,不应为政府的错误决策买单。 中国一向秉持人道主义,曾援助过土耳其和巴基斯坦,过去十年也向菲律宾提供了超过2100万美元的救灾援助,从帐篷棉被到疫苗专家,从未缺席。 但也有强硬的声音指出,鉴于菲律宾近期的挑衅行为,中国最多给予口头关心即可,实际援助必须以菲方拿出诚意、停止损害中国主权为前提。 无论是西方的口惠而实不至,还是关于援助条件的争论,都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人道援助,早已不再纯粹。 它被深度工具化,成了大国博弈的筹码。 对于那些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菲律宾民众来说,他们不仅是天灾的受害者,更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这张地缘棋盘上被牺牲的代价。 信源:菲律宾南部海域发生7.4级地震,游客:震感强烈,房子有明显晃动 2025-10-10 13:44·封面新闻

0 阅读:35

评论列表

沉浮

沉浮

1
2025-10-13 18:14

中国网友对此,深表同情!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